摘要 美育与其他各育一样有其明确的目标。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即养成人格美。本文就当今高等教育中美育目标构建的意义与问题、依据与原则、思路与框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有关美育目标构建的具体设想并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及其现实价值。 关键词 美育目标 构建 高等教育 人格美 美育,与其他各育一样有其明确的目标。美育目标是高等学府这座“象牙塔”的顶端部分,它标志着“塔”的高度,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对教育提出的特殊需求。所以,这也是进入211工程应该考虑的一个部分。 一、构建美育目标的意义与问题 有人说,哲学的力量在手上,美学的力量在心窝里,这说明了美育的深度和力度。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它重在研究美学的社会效应。 关于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已不泛研究,归纳研究成果,美育主要有三大功能: 第一、净化情感,教化道德——“以美储善”。美育,是构通情感和理智两大因素的锐利武器,它以美的事物为诱导,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到人的潜意识层,逐步沉淀着由直觉转化的理性,渐入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这是美作用于心灵情感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由“教”达到“不教”,充分唤醒主体意识的情感作自我运动而完成人的理智的选择。这是美育独特的价值所在,因此可以完成“以美储善”的功能。 第二、深化认识,发挥潜能——“以美启真”。这一功能是由美的层次决定的。美属认识的最高层次,美感产生过程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过程具有同构性,即直觉→理性→顿悟(或灵感)。[1]从对理性的把握到顿悟的产生,往往需要逾越一条一般能力或循常思维所不能逾越的鸿沟,此时,美育能以其特有的魅力使主体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唤起人对客观真理的完美追求,从而达到“自由”境界的实现,也即美的实现。这种锲而不舍对“自由王国”的追求正是开发创造性思维所必备的内驱力。此外,研究表明:美能使人脑亿万独立的神经元产生奇妙的聚会与沟通现象。顿悟或灵感的产生正是人脑潜意识层“参战”的结果。这是它以美启真的功能。 第三、开发功能,和谐个性——“以美助健”这一功能是由人的生理基础决定的。人的身心健康是要以健康的生理结构为物质基础的,美育将有助于生理结构功能的开发。审美过程是多种思维形式协同作用的过程,是人的机体和心理能力综合训练的过程,是美的客体内化成美的心灵机制的过程。因此,美既能和谐个性,又培养着创造的灵性,达到身心同时健康的目的。 美育既然在人才培养中有着如此巨大的内驱力,可以发挥它特有的功能,那么构建美育目标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因为,目标不仅是思想的出发点,过程的准绳,行为的归宿,更有胜者,“功能”是对应着“结构”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特定的目标结构中,才能发挥其特有的整体功能。因此,构建美育目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导引美育方向,指导美育实践的导向性。在大量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各育相对地说,存在着智育、体育硬指标、德育软指标、美育无指标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对于美育工作往往出现流于口头上的“宏观指导”,当制订政策时便“中观淡化”,再具体到教育活动过程中更是“微观脱节”,充其量用各种业余的艺术教育代替全部的美育,而没有将美的价值真正体现于教育之中,或是存在于教育中的美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使美育工作处于放任自美的状态,充当着教育中的“调料”角色。这种缺乏方向性,欠缺实践环节的美育状况亟待改善,而美育目标的构建将具有导向性,引导美育走向正途。 2.平衡“五育”关系,发挥桥梁作用的相关性。系统中各要素的相关性是系统结构赖以发挥特定功能的桥梁,是系统总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缘由,教育也不例外。至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人们已不但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进行了论述,而且还从真、善、美三位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一致的,即“五育”是统一的,“三位”是一体的。各育既可独立于他育之外自成体系,又可渗透于别育之中起强化作用。以美育为例,正如黄济教授在他所著的《教育哲学》一书中所论:“美育融化在德育之中就更增添高尚之美,有利于情操的培养;美育融化在智育之中,就更增添理性之美,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美育融化在体育之中,就更增添健壮之美,有利于完善造型和体育道德的培养;美育融化在生产劳动之中,就更增添灵巧之美,有利于创造才能的发挥。”[2]笔者以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德是灵魂,智是基础,体是前提的话,那么美应该是内驱力,因此起强化作用。人类社会就是在对完美的追求中得以发展的。 3.完善教育目标,开发总体功能的整体性。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发展(德、智、美)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貌似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缺一不全,因为人是具有多功能的有机的整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总体功能的发挥。著名的查尔斯·达尔文曾有过这样一段亲身体会:“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力——能够产生更高级的意识状态的那一部分能力——衰退……假如我能够从头再活一次,我一定要给自己规定这样一个原则:一星期之内,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读诗和听音乐。”[3]一直在进行美的创造的徐悲鸿大师也感到,“美可广博其知识,完善其志趣,澄清其品格”。[4]因此,美育作为教育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应该融进于有机之中,随整体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