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首次明确提出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模式。认为哲学素质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核心;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要以哲学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哲学能力的系统训练为重点,哲学品格的塑造为核心。文章还进一步指出,围绕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必须推进哲学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教育结构不断朝综合性、协同性方向转变。 关键词 哲学素质 知识 能力 品格 21世纪即将来临,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不仅基础教育要重视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也需要把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的中心课题。 人们对素质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一般认为它主要包括文化、道德、心理、身体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确实离不开一定的由遗传而获得的先天的生理机制——素质概念因此而具有“先天禀赋”这层含义。但是,这些素质更主要地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若是不存在天赋方面的障碍,我们诚然可以假定每个人都具有形成上述各种素质的潜力或潜能,然而这种潜力或潜能的发挥,毕竟有赖于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 就大学生而言,其文化、心理、道德、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分别由各门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心理学、伦理学、体育承担着培养任务。进而言之,任何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其实都有助于大学生某种专门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例如数学训练培养的是大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艺术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等等。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生的素质可以根据其培养的方式(即不同的教育学科)而进行细致的划分。 在各种各样的按照学科而划分的素质当中,哲学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素质,有必要作出重点的、专门的探讨。 一、大学生的哲学素质,是其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核心。 1、文化素质不外乎各学科知识的掌握, 科研能力和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的形成,在文化素质中,哲学素质占有核心地位。 同其他各门学科相比,哲学具有特殊的性质,且在整个学科群中占据核心地位。众所周知,哲学既区别于逻辑学、数学这类规范的“形式科学”,又不同于具体的“实证科学”或“经验科学”,或者说,哲学并不在具体的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中占有一席地位,相反,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且通过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上升为一般的世界观——对于世界整体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人们通常总是认为,哲学所要研究和探讨的是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而不象各门具体科学那样以世界的某一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为对象;哲学所提供的知识是有关世界整体的最根本的知识,而不是有关局部现象和特殊经验的有限的知识。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坚信哲学是“一切科学和真理的中心”,“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核心”和“文明的灵魂”。此外,哲学对世界整体的根本看法和观点,还同时为我们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 由此可见,通过哲学的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哲学素质(包括哲学知识的掌握和哲学思考能力的形成),在整个文化素质当中占有最重要、最根本的地位。哲学素质的好坏,对于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具体科学知识,会产生重大的、深刻的影响。一个掌握了某些具体科学知识的大学生,诚然可以说业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但是倘若他对哲学一窍不通,完全缺乏哲学思考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断定他的文化素质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今天,一个不具备良好的哲学素质和哲学头脑的人,确实并不妨碍他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历史的和现实的许多经验充分说明,这样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或艺术家。良好的哲学素质和哲学头脑,对于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更全面、更灵活、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创造和欣赏艺术,有着多方面的积极的意义。 2、良好的哲学素质, 是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得以形成和完善的根据。 所谓道德素质,主要是指人们分辨善恶、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品格。它的形成和完善,当然首先依赖于人们对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而正是在这里,哲学发挥着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前所述,哲学作为世界观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世界整体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显然,这个“世界整体”内在地包括了社会历史和人生实践在内,或者说,世界观内在地包含着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事实上,人们对于是非善恶的评价,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的理解,都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为根据和指导的。也正是由于哲学世界观包含了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因此哲学总是包容着伦理学,伦理学也历来是哲学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良好的哲学素质,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 心理素质主要指人的心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应付环境和生活压力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和谐稳定的心理结构,坚强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乐观、自信、开朗的胸襟)的形成,当然同心理科学的训练有关,但是在更根本的意义上,更主要地依赖于良好的哲学素质。归根到底,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决定了我们基本的生活态度,而且决定了我们的心智结构,决定了我们对待各种环境和生活压力的态度。就此而言,心理学是同哲学融为一体的。 总之,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都是同一定的哲学素质相关联,并且以哲学素质为核心和基础的,这充分说明了哲学素质特殊的重要性的综合性。当然,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各种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哲学和哲学素质这种特殊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例如,由于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人们总是夸大哲学的意识形态性,总是倾向于把哲学同政治思想工作简单等同起来。哲学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粗暴地干涉、批判过自然科学的某些研究,这也增加了自然科学家对哲学的误解和反感。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哲学无用论”在一定的范围内流行,大学生对学习哲学较普遍地缺乏内在的热情和兴趣。凡此种种,妨碍了人们对哲学的功能和哲学素质形成全面、准确、深刻的认识。人们要么只看到哲学对培养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的作用,要么把哲学同政治混淆起来。如此一来,大学生哲学素质的系统培养工作,也就无从做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