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是培养和塑造青年学生良好素质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在提出素质教育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先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改革开放十七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正朝着十四届五中全会描绘的“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迈进。那么,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深刻的课题。 一、新时期更加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关于“要不要”艰苦奋斗精神的论争,曾经出现过多次的反复。笔者认为,新时期更加需要或者说任何时期都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1.必要性:艰苦奋斗精神是力量的源泉 青年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或者是为了追求远大理想和目标的实现,或者是为了追求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或者是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等等。无论是为了哪一种目标,都要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去实现。要将这种努力付诸实施,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要有清醒的分析和客观的估计。在认识到“任重而道远”,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知难而进”,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只有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动力,才能产生无穷的力量和勇气。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本身也是艰苦奋斗的过程。大批优秀人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激发爱国创业的高昂热情,靠的就是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合力。艰苦奋斗精神是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的力量源泉。 2.重要性:艰苦奋斗精神是意志的砥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无论是在社会还是校园,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都将替代“大锅饭”、“一刀切”的均衡模式。时代要求青年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刚毅的身体素质,去克服和战胜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险阻。作为一种力量形态,艰苦奋斗,就是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法宝。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置之死地而后生”。历史上著名的“卧薪尝胆”、“破斧沉舟”的故事,都说明了面对困境、身处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锤炼人的毅力的道理。艰苦奋斗精神正如“真金不怕火炼”,是属于“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熬霜爆竹声更高”的审美范畴。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过程,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有“传奇式”经历,但是,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铸就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是战胜困难、走出误区的保证。 3.紧迫性:艰苦奋斗精神是创业的旗帜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彻底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都应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青年学生是陶醉在胜利的凯歌声中,还是更加发愤努力、奋发图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跨世纪的青年学生,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决不能贪图享受,寻求安逸,满足眼前,不思进取,而应当增强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紧迫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建功立业。 二、青年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艰苦奋斗精神 关于要“什么样”的艰苦奋斗精神,角度不同,说法不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着重强调四个方面的内涵: 1.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时代,探讨勤俭节约的问题,首先涉及的就是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物质资料的匮乏导致节俭。由此,有人认为,勤俭节约只有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倡导。这种观点的偏颇之处,恰恰在于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停留在物质层次、经济意义上来认识。我们所提倡的勤俭节约,强调的是其在道德修养上的基础性作用。纵观历史,(从道德修养角度)提倡勤俭节约的,不乏其人。如,《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慎子》:“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左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著名的《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被民间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人有关勤俭节约的思想,虽然存在历史的局限,但其共同的观点,就是认为勤俭节约具有教育功能,是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 2.自强进取的意志:艰苦奋斗精神包含着吃苦耐劳,自强自立,拼搏进取的思想因素,这些因素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讲艰苦奋斗,关键在于“奋斗”。青年学生从校园课堂走向社会市场,需要转换人生角色。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伟大的时代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能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不息,奋斗进取。 3.同情心、正义感:艰苦奋斗精神中包含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内涵,需要作深层次的挖掘。《礼记·表记》载孔子语:“俭近仁”。仁,就是爱心,同情心。《孟子·离娄上》载孟子语:“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这种“不夺人”的修养基于平等心、同情心、正义感。艰苦奋斗精神与善良、正直、诚挚、互助等优良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都是由爱心派生的。这里所谓“爱心”,指的是爱人类、爱自然、爱真理,或者说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之心。正是基于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才有可能执着追求、艰苦奋斗,为既定的目标作不懈的努力。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强调弘扬主旋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对于青年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是关系重大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就是这些高尚思想的基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