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的高校“两课”管理工作座谈会,这还是第一次。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强化“两课”的声音,深化“两课”的改革,加强“两课”的管理。在这里,我想讲两方面的意见:一是“两课”改革要放在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来考虑,二是讲一讲对“两课”的一些想法。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今年的工作,199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作了部署,各省、区、市都参加了。这两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体遵循了这样的思路:第一,体制改革是关键;第二,教学改革是核心;第三,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先导。关于体制改革,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中对教育工作说了三句话:第一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二是中等职业教育有较快发展;第三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迈出较大步伐。这是中央的估计。去年我们在清华大学召开过一省、一部、一市,即广东省、机械部、上海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有关部委、省市的有关领导都参加了。会后李岚清同志接见了与会代表,并作了讲话。他说我们的体制改革有显著的进展。我们自己估计是迈出了重要的步伐。高教战线的同志都感觉到这几年体制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活跃起来了,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机制。体制改革有五种形式:共建、合作办学、转由地方管理、合并、企业集团参与办学。这五种形式都各有好的典型。共建是从广东开始的,这几年发展很快,全国有40多所学校已正式签协议了,还有好几所学校马上要签协议,最早共建的学校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效果。共建对学校的发展,对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最近共建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昨天我在武汉参加国家教委与武汉市共建华中师范大学的仪式,国家教委直属学校与省会城市共建还是第一家,我想这对全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几年,不少省市,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县市希望办大学。地方的有些领导同志对办大学这件事估计不足。大家知道,办大学,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很难办出较高的水平。自己要办个大学投资很大,另外三年以后才有大专生,专业种类还不可能太多,至于要培养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那就不知要到哪年了。有个省有一所县级的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办了多年了,但专业种类还是很少,就是这几个专业的学生自己县市都用不完,还得到全省去分配。另外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还很不合理、效益还很低的情况下,高校不可能大发展,在宏观政策上必须控制学校的总量。 我们要引导县级市到现有的大学校园内来办县级学院。最近江苏金坛市在东南大学办了个金坛学院,接着就有许多县市仿照这个模式。这些学院须办在校内,是个虚体,要什么学生都可以在学校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都可以要,另外还可以招一些定向的学生。这个二级学院可以成为该县市的窗口,不仅是培养人,还可以进行科技开发等。这些著名大学每天都有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可以从这个窗口看你们县市的情况,扩大县市的影响和知名度。在武汉的时候,湖北省仙桃市的市长和书记专门等着我,见了面他们说了几个问题和疑虑,我给他们一一作了解释,市里的同志马上表态,说我们要在华中师大里面建仙桃学院。这种形式的共建还会有所发展。我觉得我们找到了共建这种较好的机制。为什么要共建?今天不可能详细说,最主要的就是要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过去我们的经济体制是部门经济、产品经济,按“条条”组织,所以中央部门办了很多学校。现在国民经济很明显朝着区域性方向发展,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讲到要逐步形成跨省区市的经济区。高等学校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改变观念,拓展视野,为区域经济服务。共建能促使学校更多地为区域经济服务,改变办学的观念。另外,“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后,地方也更多地需要高等学校的支持。经济的发展仅靠本地办的学校是不够的,要积极利用所在地区现有的高校。广东省带了个头,首先是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高校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人才资源和科学技术资源,地区要利用高校发展自己,高校要支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几年来,共建这种形式打破了原有条块分割的高校管理体制。我们在1985年提出了体制改革的任务,但是,多年来没有太大的进展,这两年打破了沉闷的局面,活跃起来了。 我再谈谈合并。我们国家的学校都是单科的学校。为什么很多学校重理轻文呢?我觉得这里显然有观念上的因素,但整个高等教育结构中,单科性院校过多也是个重要因素。部门的学校几乎都是单科性的学校,没有一所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等学科齐全的综合性院校。世界上的一流大学,多数是综合性的。江苏扬州大学是综合性的,但学校的规模比较小,而且还正在合并的过程中。我们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门类太单一恐怕也不行,要进行体制改革。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每所学校都建成综合性的,可以通过一些别的方式,比如学校合作或其他方式来实现。目前全国有近80所学校合并成20多所,其中有一部分是比较小的学校合并在一起,也有些比较大的学校,如四川联合大学就是由原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合并而成的。这个学校在合并过程过程中还有些不同的想法,到去年下半年,全校师生思想已经统一。按学校的话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今年准备进行“211”工程预审。我们在进行“211”工程预审的时候,在政策上适当向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倾斜。南昌大学是合并得比较好的学校,此外,还有上海铁道大学等。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自愿的基础上,精心操作,合并成为比较综合的学校。但是我们也不强求哪个学校合并。 另外一种形式即合作办学。进行合作办学的学校比较多,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正准备签协议合作办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有考虑。北京大学在北京医科大学建立了北京大学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在浙江医科大学也建立了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大家知道,我们前几年在医科大学中办了一些七年制的班级试点,头两年或三年医科学生在综合大学念,效果很好,学生的素质有明显提高,原因是学术氛围不一样,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所以大家认为这是比较成功的经验。 另外,也有几个学校,转由省里去管。前提是学校自愿,省里同意。现在全国有近2000个企业也参与了高校办学。这些情况表明高教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九五”期间我们要加快体制改革进程。我觉得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比较好的机制,突破了原有管理体制的框框。同时,教学改革也提到日程上来了。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一手抓体制改革,一手抓教学改革,这是我们这几年的工作思路。在体制改革上,管理体制改革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改革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这几年,从总体上看,高等教育改革比较平稳、健康,没有大起大落,这是很难得的。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柳斌同志代表教委党组作工作报告讲到,我们这几年的教育形势是解放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我认为最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是历史上比较好的时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