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功能问题 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理论将教育的功能归结为对人的塑造。就是说,要将一般人塑造成为有道德的“君子”,再培养为“仁人”——圣贤。 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以“人”为中心。关于“人”的塑造、提高,成为传统教育理论的核心。 中国第一位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用毕生精力搜集整理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编成教学用书,世称《六经》。这是我国最早的教材。孔子特别注重道德教育,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塑造中起主导作用。孔子所讲的“德”,泛指思想、道德、志向、行为等,是一个内容很宽泛的概念。 孔子以后,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强调了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认为经过教育手段的运用,人们可以被培养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贤,“路之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十分尊重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光荣的。他认为教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最快乐的事。在他看来,人可以塑造,因为人性是善的,即人具有被塑造的潜在因素,人和其他动物毕竟不同。 孟子以后,战国末期出现了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他认为,人必须接受教育,如不接受教育将成为“不肖之人”,因为人性是恶的。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的性恶转化为性善。而教育除了要研究古代文献以外,还要研究现实社会的制度问题。 总之,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都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对人的塑造和培养。普通人被教育成为君子和圣贤,要靠后天的努力。 当历史发展到宋代,书院得到发展,这意味着教育场所扩大了,自由探讨的机会增多了,教育的特色更加明显了。 宋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变化(人的)气质”。在他们看来,“气”是天赋的,人的天赋有一些差别,有人秉受的浊气多些,因此迟钝一些。但是,天赋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在学问上和事业上有所成就。而“质”则指人的根底、才质。经过教育,人的“气质”可以改变,由粗俗到高尚,由低级到高级。 宋代教育家所说的“气质”,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的功能,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人格”中含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主张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认为教育在于“培养整个之人格”,在“人格”中含知、情、志。他们所谓“人格”,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 从继承中外优秀教育理论,以及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不论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其功能都在于提高人的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994年8月3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有这样的话: “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还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第二部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有这样的话: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发扬党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一方面的教育,其功能都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关于教育功能最简洁最深刻的界说。 那么,什么是素质?素质是指人才在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文化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思想上的必备条件是:有国家民族观念。道德上的必备条件是:有承担各种义务的自觉性和享受权利的正确态度。心理上的必备条件是:有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耐力,并有毅力和勇气去加以克服。文化上的必备条件: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和较渊博的知识。 优良的素质要靠教育来培养。将教育的功能归结为提高人的素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的深化。 二、文化素质问题 素质有多种,在各种素质中有一个基础素质,这就是文化素质。 专业知识不能代替文化素质。比如,学无线电的,其知识范围只限于电路分析、高低频电子线路、电路与网络分析等专业知识,那还不能说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总汇,且具有我鲜明的民族特色。 文化素质含(1)知识:较广泛的知识,比如,学理、工、医、农的人具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又有艺术知识,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而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人,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等。(2)能力:含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较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且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还有掌握和操纵一定技术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只有若干书本知识,而动手能力十分缺乏,那么这位学生还不能说具有了相当高的文化素质。(3)方法:指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方法,比较客观、实际、实事求是,不走极端,减少片面性。(4)仪态:有文质彬彬的仪态,语言举止文明优美。(5)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提倡谦和,谦虚谨慎,与人为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