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整洁的校园、良好的学风和健康蓬勃的大学生比作高校精神文明之树的开花结果,那么,有形或无形的德育工作就是那一次次辛勤的耕耘。在精神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便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许多富有启示意义的工作。 一 5月5日凌晨6时30分,北航主楼广场,机电工程系4班的学生,笔直地站立着,在他们目光汇合处,6名学生代表,高举着国旗的四角与中部,正步走向旗杆,国歌奏响,国旗冉冉升起…… 4班是通过竞争才赢得升旗这一荣誉的。正为升旗同学拍照的团支书陆正武兴奋地说:“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上学期我们就向团委提交了申请,没有被选中,这学期终于得到批准,这是班里的荣誉,全班同学都抢着要当升旗手。” 校团委王琪全老师告诉笔者,将竞争机制引入升旗活动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双重熏陶的举措,深得人心。这学期,全校共有36个班级向校团委提交升旗书面申请,我们经过综合考评,只优选17个班。 北航学生的公开竞争,还出现在通过公开答辩争夺学校最高荣誉——上飞奖学金。这一活动只限在系优秀团支部、优良学风班、先进体育班和文明宿舍班的优秀班集体中进行。每班选出3名学生充当答辩委员,负责介绍自己班的成果,回答评委的质疑与提问。台下是自愿担任“监委”或“取经者”的各班同学,他们也有权对答辩委员的不实之辞提出疑问。所有争议解决之后,评委们再对照手中的文字资料进行公开打分。历时两天的答辩会总是又热烈又紧张。 “我们选择新颖别致的德育形式,是为了吸引青年来参与。”宣教处郑处长对笔者说,“热爱荣誉、喜欢竞争是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僵化呆板、说教式的德育工作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收效只能是事倍功半。公开答辩的形式,不仅增加了评选的透明度,保证了评比的客观性,并为各班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现场感、参与感极强的形式激发了同学建设班集体、维护班集体荣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一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积极拥护。三年来,全校共评出校级先进班集体46个,其中6个还被评为北京市先进集体。 二 经过几年的试行,1993年,北航正式在全校推出“免监考班”活动。还是采取自愿的原则,申请免监考的班必须要有全班同学的亲笔签名,学校从中精选基础好、班风佳的班实行。出人意料的是,各班报名踊跃。截至上学期,全校共有100多个班次3000多人获得免监考资格。除一起有争议的案例外,参加免监考的班无一人作弊,且免监考班的优秀率与及格率都在正常范围内。 工业外贸专业是北航实行免监考活动最早、坚持最好的专业。同学们说,我们已认同了免监考活动,并将之作为自己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动力。在此活动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会给集体带来巨大影响,使每个学生都加强了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了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免监考制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潜在的约束,与监考制度的强制性相比,它更能唤起学生的自尊,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三 在德育工作方面,北航的“第一”还真不少。早在1988年,北航就开设了首都高校第一家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老师们最早提出了“心理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形式”这一论断。中心创立迄今,已为800多名学生提供了5400多个小时的服务,使部分同学在青春期身心发展、恋爱、学习、人际交往、人格、情绪、家庭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还有坚持了6年的“五早”(早起床、做早操、吃早饭、早读、早睡觉)活动,给了北航永远热气腾腾的清晨和安静平和的夜晚;坚持数年的文明离校活动,把毕业生的爱心最后一次留给母校;还有今年4月向首都高校发出“争做精神文明排头兵”的倡议,使北航再一次走到了前面。 同时,为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还制订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比如对先进班级进行重奖;实行加权学分制,把德育纳入教学计划,辅导员要考查学生道德行为并依照细则打上学分。北航还制订了《学生辅导员工作量计算办法》,在满分40分的教育工作量中,思想教育工作量占了20分。这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