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工院校中的文科专业生源普遍看好。报考理工院校中的文科专业的学生数,有的超出了录取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个中原委,专家分析,学生都想投冷门,不想大家都投冷门,结果冷门反而成了热门。显然,这是不错的。但是,这是不是唯一的原因呢?这里有没有更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呢?我们感到,至少,理工院校中的文科专业作为一个新生的专业种群(我们把它们称为“新文科群”),已经引起了人们特别是考生的注意,这就值得研究了。同时,由于新文科群的产生而出现的高等教育中的一系列变化,已经摆到我们的面前,我们理应予以重视。 从新文科群的产生来看,大约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50年代院系调整时,由综合性改为单科性的理工院校,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它们为了重振雄风,复建或新建了一批文科专业;第二种是一些单科性理工院校,如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为了建成综合性大学,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创办了一批文科专业;第三种,占大多数的高校,如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适应社会急需大量新型应用性文科人才,挖掘潜力,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力量,办起了一批文科专业。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产物,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走上历史舞台的,都带有新时代的气息,有着自身的特色,而不是传统文科专业的简单重复和增加。 新文科群的特色,集中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交叉。由于没有传统文科的负累,又有着较强的理工优势,理工院校的新办文科专业大都带有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处在专业分工的边界线上。例如,东南大学工业外贸(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除了英语、体育、德育等共同课,还有:(1)理论力学、控制工程基础、模拟数字电路、计算机绘图应用、计算机基础与语言、机械设计;(2)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法、涉外企业管理、外贸函电;(3)文献检索、高级英语听力、高级英语口语、英文打字、专业外语等三类课程。理、工、文、商都有,比国家教委专业目录提出的要求远为宽广,体现了教育发展中文理结合、文工结合、文文结合的趋势。国家教委高教司1993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504种专业中,有20余种标明可授予“经济学或者工学学位”、“教育学或者理学学位”、“文学或者工学学位”,是对这种趋势的总结和肯定。 2.专业方向上,注重社会需求和实用。不少理工院校都开办了一批实用性很强的文科专业(确切地说,交叉专业)。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宾馆(酒店)管理专业、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科技英语专业、技术经济专业、工业造型设计专业;中国纺织大学的服装专业、纺织品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电子科技大学的体育艺术专业、情报工程专业;还有像许多院校都开设的思想政治专业、文秘专业、经济法专业,等等。 3.人才规格上,模式比较新颖。由于受到现代科学方法论、现代人才观念的影响,同时也由于社会的需求和理工院校本身的特点,理工院校中的文科专业培养模式不像传统的文科那样强调系统的基础和学问,而较为注重实践和操作。例如,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文秘专业,以文稿写作、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交通经济管理四大块组织教学内容,其中中英文打字、计算机应用、秘书学、社会调查等6门课安排有专门实践性环节,占学生在校学时的30%左右,学生动手能力强,进入工作状态快,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种做法是办学实践的总结。 新文科群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1.它为高校规模的扩展、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办学效益的提高开辟了新的空间。50年代,我们在进行院系调整时,按照苏联的模式,文、理、工分家,单科性的理工院校,文科专业统统被取消,面向理工科学生的文科教育,也仅剩下了单纯的政治理论。几十年的实践已经使我们看到,这是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的。单科性使学校只能在一个方向、一个领域伸展,不仅造成学校内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而且造成整个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学校在某一个方面实力雄厚、条件充裕,不管社会需要不需要,它都会凭着自身的惯性,不断扩充(计划经济体制又为这种情况提供了外部条件),而社会急需的大量新型人才,学校却无力培养。这种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必然给教育本身的发展带来障碍。这在社会经济相对停滞的时期还不很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它的缺陷就不断暴露出来了。新文科群的出现,从一个方面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它顺应了科学发展的趋势,顺应了科学传播、科学后备军的培养在当代的要求。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的浑沌统一的时代(古代)、创立时期分门别类研究的时代(近代)、成熟时期的探寻相互联系的新的统一的时代(现代)。对于科学之间相互联系的探寻,上个世纪人们还只是或者主要是确认科学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有着内在的共同的基础;到了本世纪,随着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的产生,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创立,计算机科学的应用和发展,科学统一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不仅自然科学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也息息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吸收了许多自然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自然科学也吸收了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这种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催生了一大批按传统观念很难划入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比如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土地规划和利用、城镇建设、工业设计、技术经济,等等。科学的这种面目,是社会发展、人对世界认识发展的产物。教育,只有顺应这种趋势,才能完成传播科学、为科学培养后备军的使命;也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使教育自身保持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