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办学者,注意力在都集中在“211工程”、“一流城市一流高等教育”、“重点学科建设”、“示范性高工专”等重大项目上,人力、物力的配备和资金的投向也出现向这些方面倾斜的趋势。这种趋势与我国高等教育在今后若干年乃至下世纪初“控制发展规模、重在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相吻。由此判断,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增长点将放在高等教育十分发达,又成气候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并继续在那里凝聚。后果是:高教服务的功能难以拓展,服务的面得不到扩大,“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目标较难全面落实。因此,我们认为,选择高等教育新增长点,有必要作适当的调整,在充分、全面地审视国情、国力后,把高等教育引向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发达县市,促进那里中高层次的人才培养。 一、高等教育向经济发达县市延伸的主要依据 现实表明:我国经济建设已从大中城市为主的格局转向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并重的局面;产业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屈起的经济发达县市已遍布许多区域。前不久在广州召开的大城市村镇建设研讨会认为,大城市的小城镇建设有其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作用,是大城市发展的可靠基石,须相互弥补,同步发展,并呼吁把小城镇的规划放到大城市里统一编制,尤其要注重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纽带和辐射中心城。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考虑上述变化,发展的思路要与经济的走向协调。 1.经济发达县市与高等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绝大多数国家一样,发源于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地区。1045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和相当数量的成人高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日益增长的城市经济是高等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注入活力。城市经济与高等教育已形成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为数众多的县市却长期游离于高等教育发展之外。人口密度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交通和通信设施落后等是高等教育难以施展身手的主要原因。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的今天,农村经济已突破单纯农作物经济的格局,乡镇企业像雨后春笋,到处生根发芽,综合经济实力超群的发达县市开始形成。前不久,中国农村评价中心对全国2000多个县(市)进行综合评价,排出了第三届(1995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表一 百强县市分布情况 省份 江苏 浙江 山东 广东 上海 北京 福建 天津 辽宁 河南 安徽 数量 25 23 14 146553221 人口达百万,产值超百亿,是百强县追求和奋斗的基本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地区已经具备了发展高等教育的外部条件。更何况其中不少发达县市的产值指标已经超过或数倍于百亿。因此,继续把经济发达县市排斥在高等教育发展之外,是极不合时宜的。 2.乡镇企业与高等教育 提起乡镇企业,过去绝大部分人不屑一顾。因为传统的乡镇企业是由诸如农机修理厂、小型化肥厂、粮食加工站等大量的小型企业构成的,劳动生产率和效益之低则可想而知。从80年代起,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迅速跻身于全国经济增长的行列;进入90年代,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1994年我国乡镇企业已拥有一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人数高达1.2亿,相当于国有企业职工人数0.75亿的1.6倍;实现总产值4.26万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5%(在某些地区,这个比例还大大超出,例如,松江县的乡镇企业在当地已五分天下有其四);其中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7%。当然,受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经济基础等条件的影响,出类拔萃的乡镇企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胶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地区。但正是由于它们的兴起,使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逐渐摆脱长期贫困落后的面貌,走上小康社会。 同时,一个基本事实已经摆在面前:乡镇企业也要参与市场的竞争。一位在上海郊区乡镇企业——紫江集团宣传教育部任职的陆先生说,他所在的企业在80年代起家时,仅是村办小作坊,现在已形成一家拥有7亿多固定资产,年产值16亿(1985年),职工3700人,集塑料、容器、包装、房地产等行业为一体,包括内资、合资、海外公司在内的20余家企业组成的集团公司。现在的目标是跻身世界著名企业行列;作为近期目标,在2000年产值要达100亿,成为亚太一流企业。如此宏大的目标靠什么去实现?还是要靠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也唯有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当然,紫江集团也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了。而偏偏我国高教对乡镇企业的这种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甚至根本没认识。所以,高等教育实有必要审时度势,在可能的条件下“引学入乡”。 3.农村人口素质与高等教育 我国大中城市和农村的人口素质,或者说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大中城市凭借科技、教育、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各种完备的基础设施等优势,已经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高素质的劳动力。而包括经济发达县市在内的广大农村,除了基础教育外,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几乎是一纸空白。对此,一位长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顾先生不无遗憾地说,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只为城市的1亿人服务;没有很好地去考虑居住农村地区的8亿农民,以及为改变农村地区落后面貌而作出巨大贡献的1亿多乡镇企业劳动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再则,我国已提出在21世纪中叶有50%的农村地区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宏伟目标。这不单单是修几条路、盖几栋房子,真正的内涵还是归结到地区的人员素质、劳动力水平能上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台阶,达到或接近大中城市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