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21世纪,大学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各国情况不同,方法和途径不会一样。就中国而言,主要困难不是来自大学自身,而是社会存在的三大难题:领导管理体制的弊端;“左”的思想理论的干扰和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束缚。这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只有调整社会经济才能解决,从而使大学有可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 中国大学的领导管理体制,与整个社会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即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国家对大学“统得过多、过死”和“包得过多”,大学缺乏物质动力和自主权力,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中国不是计划经济,而是国家无所不包的绝对垄断商品经济 所谓计划,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制定的工作安排和部署,是一种手段。计划经济则是与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关系,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构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那时,消灭了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消亡,不存在商品和货币等;竞争为联合替代,“社会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充分的真正的自由。”(《马恩全集》第21卷第570 页)“只有一个按计划生产和按计划分配的自觉性的组织”。(《马恩文选》第2卷第75 页)这样的社会中不会存在现在中国社会体制存在的弊端。这种社会经济关系或制度的实现,是遥远的未来的事情。至今,人类社会还没有、也不可能实现计划经济。运用作为一种手段的“计划”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等于实现了计划经济。 中国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 所谓商品经济,在当代社会中,通常不是指的小商品经济,而是市场经济。没有无商品的市场经济,也不会有无市场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是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经济是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人类社会不可超越的发展阶段。当今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了,不论任何国家,不管称之为什么主义,都是商品经济。但同是商品经济,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总体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为“自由”商品经济,国家有一定的干预,但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调节发展。另一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可称为国家无所不包的绝对垄断商品经济(以下简称“国家垄断商品经济”),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按国家计划进行。中国属于这类商品经济。 首先,中国是商品经济。与所有商品经济一样,社会各部门和社会成员,都要借助价值、货币(一般等价物),通过商品的买卖(交换),或以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劳动的交换。国营部门之间的“计划调拨”也要计价,实质上同样是商品生产和交换。正如毛泽东同志在70年代中期就指出的:我国还是商品货币,八级工资制。显然,这是商品经济的特征,不是计划经济的特征。 其次,中国的商品经济又不同于“自由”商品经济国家,国家无所不包地绝对垄断着整个社会从生产、交换、分配到消费的一切经济活动,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越雷池一步。计划,仅仅是国家权力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计划,常常随权力意志更改,成为不是计划的计划,由国家权力直接地无所不包和绝对地包揽着一切经济活动。 (二)国家垄断商品经济是造成体制弊端的根本原因 由于错误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即计划经济。试图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建立计划经济,形成了国家垄断商品经济。这种社会经济关系能够有效的集中人力和物力,在某些方面取得重大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远远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它和由它决定的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第一,一切权力归国家,一切收入(利益)归国家。这样,就必然形成国家对包括大学在内的所有社会各部门“统得过多、过死”。“包得过多”是“统得”必然,社会各部门和社会成员,只有义务,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力和利益;不管工作做得如何,国家分配给社会各部门和社会成员的那一部分基本相同,仅能维持日常支出,没有自身的任何积累。国家不“包”无法生存。 第二,权力高度集中,并将行政、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法律和学术等一切权力集于一起,由此形成了以权力为核心的权利结构和权利的分配。社会各部门的权力,都由国家逐级授予。各部门的领导人,既掌握了国家授予的行政权力,同时也就有了相应的其他一切权力,社会成员则被固定在一个部门。利益,既不是真正的按劳分配,也不是通过平等和等价的劳动交换实现,基本上是按权力来分配的——权力越大,级别越高,工资和其他实际收入也就越多。 由于下级部门的一切权利都由上级部门决定,他们除了绝对服从之外没有其他选择。社会成员没有独立的自身权力和经济能力,衣、食、住、行等所有的一切要依靠领导人给予解决,对权力的人身依附关系极为严重,必须绝对服从他所在那个部门领导人。只要表现出“听领导话”、“领导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就可得到重视、提拔和其他荣誉。如果自己主动的去做什么事情,不论做得是否正确,都可能受到批评或处分、惩罚。因此人们不愿意和不敢于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事情,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然也就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办学)效益了。 实践和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国家垄断商品经济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它把人们的义务、权力和利益分割了开来,不仅违背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而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