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发表后,一年多来,从观念到实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职能、领导体制、队伍建设、教育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转变,展示着新的面貌。 第一个转变:重视学校教育因素转变为既重视学校教育因素又重视社会教育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从空间环境上去考察,可以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可控性等特点,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但是,仅有学校教育还是不够的。如果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教育。无论是从学生社会化的教育目的,从社会环境真实、客观的教育品质说,还是从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是从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从社会教育力量和资源的丰富性说,社会教育都有着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根据这几年的调查资料,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国情、对工农、对社会实际缺乏了解,尤其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1986年下半年起,各校重新开始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近两年,各高校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重视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创造了数十种开展社会教育的有效形式,高扬主旋律,尤其是爱国主义和活的国情教育,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载体都得到了新建构,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这一变化趋向值得我们重视。 第二个转变:重视解决方向问题转变为既重视解决方向问题又重视解决人生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政治方向问题没有解决好。他们对于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等问题,认识相当模糊。1994年下半年以来,各高校进一步重视了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注意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在实践中,人们已认识到,单抓政治方向教育难以奏效,还必须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有关科学知识。还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尤其是解决好大学生的人生观问题。大学生处在青年期,面临许多人生问题,人生观正在形成。而我国当代大学生又处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这种情况下,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各高校在对学生旗帜鲜明地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了人生观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帮助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学会分析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人生奋斗目标。 第三个转变:重视品德知识教育转变为既重视品德知识教育又重视品德能力的培养。 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结构中应包括思想品德能力。所谓思想品德能力,指的是个体实现一定的思想品德活动的心理特征和方式。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重视的往往是思想品德的心理内容和心理形式,而对其心理能力却是忽视的,因而使学生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各种社会现象缺乏明辨是非、把握自己的能力,容易左右摇摆,犯“幼稚病”。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始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做了四方面的工作:①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既是思想品德情感和行为调控机制的核心因素,也是整个思想品德能力的理论基础。②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为鉴别力、评价力、选择力等。目的是发展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从而科学地看待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践行能力。正确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自觉锻炼意志,践行正确的规范。④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自我教育能力。这种能力指学生为了形成优良的品德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改正、自我修养的能力等。 第四个转变:重视教育方法探讨转变为既重视教育方法探讨又重视教育整体设计。 应该承认,前几年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探索工作,其所以成效不大,主要是社会大气候淡化思想政治工作,再加上社会转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强大反冲力。但若从高校自身方面反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了具体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探索和更新,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设计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设计,大致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教育内容的整体设计。研究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从大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形成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和阶段目标体系,并编写出相应的配套教材,注意到稳定性和针对性的结合。②工作体制的整体设计。建立在党委领导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从校、系、班三个层面上理顺各种关系,并根据新的体制要求和工作运行机制,配齐教育、管理人员,建立一支精干的专职人员和足够的兼职人员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成合理的工作网络。同时还发动高校各部门和全体教师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教育的全过程都以育人为宗旨的合力。③管理制度的整体设计。把教育和管理进一步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如政工、管理人员的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进修培训制度,晋级职称制度等,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教书育人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评估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