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高技术的世纪。高技术产业化是高技术在研究开发基础上的产品化、商业化、国际化过程,即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信号作响应并持续更新进化的反馈控制过程。本文认为,高技术文化就是以高技术为中心并由此衍生的社会化了的思维方式和集体行为方式的通约语码、准确内涵、理所当然的前提和共同所指,是由处于无意识状态的高技术思想观念、操作方法、团体心理、传统习俗、时代意识和主体意绪融汇交织、积淀升华所形成的。在当代,它既受制于生产力的现实态势,又通过对人才、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取向和精神的影响和模塑而深刻地作用于现代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 高技术文化与传统高等教育的不协调性从表面上看体现在制度、方法和内容层面,而实质上是文化和观念层面的冲突。这些冲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高技术文化的共时性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垄断性 高技术文化的共时性主要指由现代高速通讯传播媒体网络为代表的高技术带来的全球化信息瞬间传递和共享,从而导致并不断强化信息资源运用的全球性共时、透明和平等的当代文化精神。传统高等教育的垄断性主要指建立在信息资源非共时性基础上的尊贵感、神秘感和垄断感倾向。 办学垄断权是高教与生俱来的特权。然而今天高技术产业化迅速发展的潮流正对此发出挑战。高技术时代的知识数量激增、变化快捷和载体多样的新特点,使得传统大学难以按原来的方法同步地总结、整理和传播。再以“积累知识”、“记忆知识”和“传授知识”来设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角色行为,便使得高等教育难以圆满地维护它的存在合法性、权威性、专一性及其神圣性,因为这些任务并不一定要靠仅有这种功能的机构来完成,甚至其它部门可能完成得更好。随着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以运用科技知识为主要经营方式或以科技知识作为买卖和交换主体的信息产业不断增加。信息产业关注的是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件、市场调查、咨询、培训、教育等等,它们往往不仅拥有相当一部分专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且还拥有能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灵活有效地开展工作的教育家。与此同时,不久的将来,全国或全世界可以共享一个或无数个巨大的专业数据库。学生、教师、专业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可以在商店买到教学节目,学到他们想学的东西,聆听世界著名专家、权威学者的讲课。这些显然削弱了传统高教机构的“办学特权” 目前,大学资料陈旧、设备落后、方法老化和脱离实际的问题已成为通病。大学已失去传统意义上的“神圣”“高不可攀”的光环,已难以应付传统大学定义的使命。令人关注的是大量信息产业、高技术公司已不将造就专业人才的工作看作是大学专门使命。他们自己一般投入足够的经费,用规范的方法对员工进行大学后或中学后训练,训练的制度化正朝着创立新式大学或新式教育机构的方向发展。其专业化的技术,现代化设备,时刻跟踪和反映学科前沿及高技术产业化动态的教学大纲、教材、培训方法和培训思想比传统大学要略胜一筹。甚至,美国许多高技术企业中的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某些大学培养博士后的实验基地。可以不容置疑地说,由于现代企业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他们招收的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大学如果不采取最佳的教学方法,就可能迫使现代企业和其它急切需要高级人才的社会组织展开这方面的竞争。事实上,现在正有大批机构和人才尝试以新思想、新办法作这方面的努力。这是高教有史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挑战。 二、高技术文化的变革性与传统高等教育的稳固性 高技术文化的变革性主要指由现代计算机科学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带来的超高速技术进步从而导致并不断强化的变革、演进和发展的当代文化精神。传统高等教育的稳固性主要指建立在“一次性教育”模式基础上的缓速、停滞或固态化倾向。 传统高教践行的是“一次性教育”(或曰“终结性教育”)的使命,它似乎能使受教育者经过四年或若干年的学习“一次性”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在高技术产业化时代,这种愿望是不能实现的。现代社会,与其说是“教育”竞争毋宁更确切地说是“继续教育”竞争。尽管发达国家现在仍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产品由制造业生产,所不同的是,现在制造业采用的是高技术,其产品是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只有深入研究、认真开发、精心管理,才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不断受着良好教育、掌握最新技术和最佳管理知识的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是达到这种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当代高技术总以各种特殊的方式与“终身教育”结合在一起。例如,英国剑桥互作用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于1977年创立时只有4人,到1984年时该公司雇员70 人,其中49人是大学生,内含14名硕士以上学位者。即便拥有如此高的学位结构,该公司成员仍然坚持到剑桥大学学习和研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地产业化,以求在同行中保持领先地位。“终身教育”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它们的三维绘图设备产品,在1984年一举达到了3亿英镑的营 业额〔1〕。“终身教育”也给大学带来了机遇和竞争。 因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迫使大学走出围墙加强与实际部门的沟通,研究社会的需求,使“产、学、研”密切结合起来,从而也激发了大学的活力。 三、高技术文化的自主性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强制性 高技术文化的自主性主要指由交互式、数据库等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带来的人机对话系统、计算机自动服务系统、电子货币等从而导致并不断强化的自主、自为和独立的当代文化精神。传统高等教育的强制性主要指建立在“课堂面授”模式基础上的被动、单向或无为化倾向。 传统高教教学方法主要建立在“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基础上,以“课堂面授”为最可信赖的途径,尚未脱离“私塾”模式,满堂灌输、效率不高、方式简单、信息不足。随着通讯高技术产业化、尤其“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成熟的高技术将被转应用到高教领域,其中包括录像、录音、高分辨率电视、超高倍电子显微镜、卫星数据通讯、多媒体技术等。电脑制图等技术也已成为高教正常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从长远的观点看,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将对教育产生最大的影响,它的卓越的功能和前景已显露端倪。这种“多媒体”系统把文字、图像和声音合为一体,向学生解释、示范和表演。在不久的将来,学生的教师还能在相距很远的地方通过“多媒体”系统直接进行交谈。可以保守地估计,随着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在21世纪初将非常普及。传统的封闭教室将被开放的家庭、办公室、公园、饭店或度假村等替代。大学也许更多地承担制作精彩的教学软件和考试发证的工作而不是将师资主力投入在课堂教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