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及并购活动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态势。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从2003年的28.5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5亿美元,2005年的122.6亿美元,2006年的211.6亿美元,2007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亿美元,加上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预计可超过350亿美元。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资料,2007年,中国公司并购海外公司有37起,相比2006年的17起增长117.6%。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跨国并购的迅猛发展,说明中国的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加快,也说明中国的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才能走出国门,直接参与世界市场竞争。 对于中国企业这一轮海外并购热潮,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笔者试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来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认为,任何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在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作用下而发生的。所谓直接诱发要素,主要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管理及信息知识等。直接诱发要素既可存在于投资国,也可存在于东道国。如果投资国拥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可以诱发其对外直接投资,将该要素转移出去。反之,如果投资国没有直接诱发要素的优势,而东道国却有这种要素的优势,那么投资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来利用东道国的这种要素。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向技术先进的国家投资,在当地建立高技术分公司或研究开发机构,将其作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设计的前沿阵地;或者与东道国联合投资创办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学习别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获得一般的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方式得不到的高新技术。因此,东道国的直接诱发要素同样也能诱发和刺激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间接诱发要素是指除直接诱发要素以外的其他诱发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投资国政府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如鼓励性投资政策和法规、政府与东道国的协议和合作关系等。(2)东道国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如东道国政局稳定;吸引外资政策优惠;基础设施完善;涉外法规健全等。(3)全球性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如经济生活国际化以及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科技革命的发展及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波动等。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直接诱发要素在起作用,这与他们拥有这种要素的优势有关,如资本、技术及管理知识等。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诱发要素在起作用。 根据投跨国直接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解释,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的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因素。 (一)全球性诱发和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动中国的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和配置,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存度在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额屡创新高(2006年全球贸易额达11.7万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额达1.3万亿美元,跨国并购额达8880亿美元)。另一方面,在全球运行规则统一的前提下,阻碍企业全球经营的各种制度和体制障碍得以消除,各国都进一步开放本国市场,为各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便利。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成员,经过几年的过渡,阻碍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基本理顺,为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理顺了道路。 (二)中国政府诱发和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1)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宏观背景。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邓宁(1980)提出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将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NP400美元以下),第二阶段(人均GNP400-1500美元),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第四阶段(人均GNP在5000美元以上)。他认为,一国对外投资情况同一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密切相关,随着人均产出的增加,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会逐渐增加。2007年中国人均GNP为2500美元,处于邓宁所划分的第三节段(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这一阶段,对外投资流出稳定发展,资本流出速度快于资本流入,某些拥有优势的企业开始向外投资。目前中国的海外并购企业,正是拥有了某些资本、规模等优势的企业。(2)中国政府对外投资政策的变化,鼓励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目前,中国国内的储蓄存款、企业积累的资金以及外汇储备增长速度都很快,外汇储备以达1.6万亿美元之多,位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外资的力度一直有增无减,从数量上始终是一个资本净输入国。而贸易和资本“双顺差”,使得国家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压力。一方面,外汇的剧增导致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国内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失衡的大环境下,外汇储备资产缩水问题也非常突出,中国政府在保证外汇储备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同时,也开始探求外汇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收益性问题。购买国外原材料、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将外汇花出去就成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理性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抑制国内的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压力,还可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于是,对我国的境外投资管理就成为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之一,中国已经具备向国外大量投资的资源条件和政策条件。因此,中国政府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外汇短缺、资本短缺时对资本流出的限制,逐渐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采取了鼓励的政策,这对中国的企业海外并购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