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全力支持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努力下,石油大学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在“211工程”部门预审时,专家提出的石油大学的基础性研究较薄弱的意见,已引起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 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石油大学在科研工作上取得很大成绩,基础性研究也有所加强。仅石油大学(华东),1994年科研经费已超过二千万元,创历史最高记录。但与同是行业办校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和青岛海洋大学等重点理工科高校相比,在基础性研究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石油大学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基础研究薄弱的局面,其表现为四少:即反映基础研究水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少;没有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少,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1];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并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引录的科技论文的数目少;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博士点少,没有国家工程中心。1993年石油大学发表的科技论文中被《科学引文索引》引录的数目在全国高校中名次为104,与重点大学的地位不相称。1994年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的项目共398项,其中有关理工科高校所占份额如下[2]:
由于石油大学有关地球科学、胶体化学、高分子材料的防腐蚀等基础学科的力量薄弱,总公司把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和资助投到其它重点大学,如南京大学的“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的“油田胶体化学应用研究室”、成都科技大学的“油田高分子材料研究室”和华中理工大学的“油田腐蚀与防腐研究室”等。又如1992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大庆石油管理局联合资助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学理论和方法”项目系多单位合作科研,并开始形成“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新的分支学科,高校中有同济大学参加。石油大学却未能参与。 基础性研究在石油高校主要指面向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加工领域重大课题的应用基础研究,是针对某一实际应用目标而为获得其所需的基础原理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它是应用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基础,它一旦得到突破,将推动某一应用领域生产力的大发展,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它又是动力,进一步推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萌生发展及人才的培养。基础性研究的水平,反映了高校的学术水平,也影响到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一所已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的重点高校来说,它关系到学校的地位声望,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为此,石油大学加强基础性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当前应着重对以下四个方面统一认识。 一、加强基础性研究是加快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 不容置疑,重点石油高校的科研应该以直接面向石油工业建设的应用研究为主,它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应用研究的基础是基础性研究。今日的应用研究效益,是建立在昨日的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今天的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就没有明天效益更大的应用研究成果。在科技发展加快的形势下,对石油天然气能源行业来说,这点更加明显。石油行业的特点是其生产对象是地层中的油气。它面对的是我国广阔陆地和海洋表层的地下,经千百万年漫长地质变迁生成的油气,地层复杂而且有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石油勘探开发的地区中有不少处于滩海、沙漠和高原等恶劣环境中;目前,已找到的老油区纷纷进入开采后期,开采成本增高,而难于勘探开发的新区成本又大大提高。所以,油气生产和研究必须以效益为中心,更多地采用高新技术,使行业的综合性及知识和技术密集性越来越高。当今勘探开发生产中的重大课题都关系到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如果勘探方向选择正确,少打一口无效的空探井就可节约一百多万元;多数的老油田约有60%以上的石油至今还没有开采出来,而大油田只要提高0.5%的采收率,便可创收上亿元。要解决这些重大课题,必然会涉及许多学科和技术,如地球科学中的地球物理、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力学、流变学、材料学和机械工程;化学和化学工程;数学和计算机;自动化以及微波、核技术、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地球科学正从以往定性的静态描述向精确定量的动态研究方向发展,同时,出现与数理化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产生大跨度的交叉渗透,并越来越多地利用高新技术。当代地球科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地球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必将从理论和实践上影响石油行业的发展。深层油气资源、巨大的水合天然气和地热等新能源,将开拓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新领域。这些远期效益的基础研究,同样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论从解决当前石油天然气生产中的重大课题,或者从迎接开发地层中新能源出发,作为专门从事油气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点石油高校,把基础性研究放到应有的位置和地位是责无旁贷的,应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基础性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教学和科研本来是辩证统一的。从根本上看科研是“源”,教学是“流”[3]。今天的教学内容是以前的研究,有的是千百年研究成果的总结而形成的理论和知识;从另一方面看,教学又是进一步科研的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和后人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创新提高、取得新成果,再编出新教材、开出新课程。如此反复地进行就是实际的总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学和科研不断结合的过程,才能使教学跟上科技的发展,并不断推动科技进步。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教学,把培养独立地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作为主要任务,更有教学和科研密切结合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昨日的硕士生课变成了今日的本科生课,从而推动了本科生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保证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水平,多数论文是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基础研究的,在基础性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科技更快的发展,新课程的开设、新学位点的批准、甚至新学科的建立,才有可能。所以,只有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正确结合,才能保证有高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