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收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随着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资助强度逐渐降低,高校中的贫困生问题则凸现出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资助家境困境的学生完成学业成为各界探索的热点。近年来,美、德、英等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普遍的措施是把无偿的助学金、奖学金资助改为有偿的学生学习贷款。这一趋势引起国内的极大关注,一些人提出把贷学金作为我国学生资助的主要措施。笔者以为,无论从理论和实践还是从国际经验的比较来看,我国在目前情况下,建立以学生贷款为主的学生资助体系尚不具备条件,贷学金可以作为资助的一种形式,但不可对其期望过高。 一、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摊与困难学生资助 西方的大学是从教育行会发展起来的,它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基础,远离社会生活,被称为“象牙之塔”。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活动中科技文化应用渐趋广泛,“高深学问”被运用于社会生活从而形成许多专门知识。正是这种新型知识得以承认和扩展,才有了高等教育由社会边沿逐渐走向社会中心的转变;整个高等教育才越来越与社会事务密不可分,更多地表现为“服务机构”这一侧面的特征。如果说古代的高等教育以发展个人才智为目的,现代高等教育则主要体现了为个人职业发展服务这一特点。特别在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出现后,得出了“高等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个人”的结论。高等教育既然是能获利的,个人承担一定的成本——缴一定的学费就理所当然,这就是现代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理论的基础。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官办的高等教育都是以培养为国家政权服务的“士”为目的的,体现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从齐国的“稷下学宫”到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国子监基本实行的是免费教育,学生还可获得一定的生活资助;私学则与古代西方学校有一定相似性。上世纪末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进入我国,办大学是振兴国家的措施,实行的是低学费制,个别特别优秀的贫困学生还可免学费。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全部由国家主办,对大学毕业生实行低工资制,即所谓“缩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用包学费换取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所多创造的社会价值;“我为人民上大学,学好本领为人民”,接受高等教育个人所获得的利益是有限的。只是近几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分配方式更多地选择了市场机制,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才逐渐体现出来,于是高等教育收费的议论也就出现了。所以从历史看,高等教育的收费即成本分摊必须是以高等教育的收益即毕业后的回报为基础的。 个人接受高等教育,于自身是有好处的,但高等教育更为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社会公益性,特别在入学率较低的育英教育阶段更是如此,高等教育收益中的更大部分是服务于社会的。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首先表现为国家和全社会的需要。现代高等教育中虽然有公、私立之分,学费也不一样,但就世界整体情况而言,学生的学费仅占高等教育成本的一个小部分,一般在15%左右,无论公、私立高等教育,都得到大量的政府财政支持。 人类社会结构中存在知识、技能需要的梯度,个人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虽然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范围大大扩展了,但始终存在着对学生学业能力的选择问题。不同能力对社会的贡献不同,高等教育通过能力选择、社会区分产生的作用不能忽视。为此有人提出“高等教育通过能力选择产生社会作用,而不是教育本身”的看法,这虽然偏颇,但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回报中个人能力因素是很重要的。正是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以及对学业能力的要求,才形成现代大学的选择模式——学业能力+一定成本百分比的学费。 实行“学费+学业能力”的选择标准会遇到这样几种情况:①有经济负担能力、学业能力也合乎要求;②经济能力、学业能力均差;③有经济能力但学业能力不符要求;④无经济负担能力但学业能力好。在这里第二种人是理所当然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第一种人自然为高等教育所接收。后两者的情况则有不同的处理。当高等教育处于育英阶段时,国家高等教育能力往往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由于这时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比个人价值更为重要,第三种人一般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第四种人则会被尽可能接收,当然个别情况除外。这样在教育成本分摊的同时,就出现了以“英才”为对象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模式,这种模式中无偿资助常常占更大部分。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教育权利平等的问题被提了出来,“让每一个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又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进大学”成为一种理想和追求,学生资助是作为解决一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教育问题的措施被提出来的,以“助贫”为宗旨,以此平衡就学机会。这种模式基于高等教育的获益性,因此更多选择了贷款等有偿资助形式。 二、学生资助与贷学金实践的国际经验 从世界范围看,多数发达国家实施学生资助政策始于60年代,此前曾有个别国家于40年代末和50年代实行一些学生资助计划,但往往只限于特定类别的学生享用,60年代以后面向全体学生的资助才显著增多。1962年英国采取学费赠予制,政府代学生交纳学费。同年瑞典也开始实行学生资助制度。1965年美国发放教育机会助学金和担保学生贷款。加拿大学生贷款计划于1964~1965年间实行。其它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等,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增加了学生资助计划项目。1978年美国通过中等收入学生资助法案,将资助扩大到中等收入阶层的学生,这些资助以无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