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教育与产业的结合,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术顶尖的构想等是斯坦福大学办学的特色,在我国高等教育实施“211工程”的今天,想必定会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 奇迹 启示 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与此同时,国内不少高校提出了“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要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心壮志。我国的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间之尚有较大的差距,但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怎样才能把一所大学办成世界一流的著名大学?这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与思考。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参考,本文试图从中找到值得我们借鉴和可比性的因素。 1891年开始招生的斯坦福大学,迄今不过百余年历史,比起美国一些老牌名校,实属“后起者”。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斯坦福大学还是加州的地方大学,1957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在对该校文理学院及工程学科的研究生进行教育评估时,该校一下跃为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之后的全美第三位。进入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稳步前进。1984年后,斯坦福大学连续四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全美最佳综合大学榜首。1994年,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教师协会根据世界各大学的学术业绩,学生与系的素质和科研中取得的成就,评出世界十佳高等学校,斯坦福大学名列榜首,并被命名为世界最佳大学。斯坦福大学何以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实属耐人寻味。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质量是保持学校声望和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最优秀的教师能够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外界支持。因此,一所大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看它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哈佛大学的前任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哈佛的现任校长博克也认为,教师是大学的核心,他们校准了学校的基调。前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校长麦克·黑姆在1980年的就职演说中提出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就是“保持优秀的教师阵容——这是我们大学的核心。” 斯坦福大学创建之初,创始人斯坦福先生马上着手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据第一任校长乔丹回忆说:“斯坦福先生要我物色最优秀的教师。他坚决不要那样徒有虚名或手好闲的人担任教授。”按照这一要求聚集到斯坦福大学的第一批教师人数虽少,但都是好样的,在创业最艰辛的日子里,他们的献身精神成为后来者的表率。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近40年来,斯坦福大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诸多领域都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所有这些,都与其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密不可分。目前,斯坦福大学共有1322名教师,其中教授206名,两者总计人数占教师总数的71.8%。其中,6名普利策奖获得者,20名获国家科学奖,3名获国家技术奖,5名获总统自由奖;自1974年以来,共有125名古根海姆奖获得者,5名沃尔夫奖获得者。14名麦克阿蒂尔基金会奖获得者;之外,斯坦福大学还有89名国家科学院院士,167名国家文理科学院院士,65名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26 名国家哲学协会会员,20名国家医学科学会会员。斯坦福大学共有21名诺贝尔获得者。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人才几乎成为诺贝尔奖的主要得主,因而诺贝奖获得者的多寡,往往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成就和知名度的标尺之一。斯坦福大学与世界一些老牌大学相比,获得殊荣者并不算多。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校自1891年创办以来,经过整整60年的奋斗,到1952年才出第一个诺贝奖获得者(布洛克,物理奖),说明来之不易。然而,从1954年到1994年的40年间,共有20人次获奖(含一次非学术性的和平奖),平均每两年便有一次获奖。这充分说明经过60年的打基础,该校后劲十足,已进入成熟期。其中,1974、1976、1983和1990年皆有2个获奖。在同一年度、同一校园内4次出现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并蒂莲开在学术园地内实属罕见。在强大的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的成长非常迅速,仅1984年以来,斯坦福大学的青年教师队伍中便有53人获得总统“年轻研究学者奖”的荣誉;在全美现有100名公认的才华出众的年轻科学家中,斯坦福大学就占8位,居全美高等学校之首。从上述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斯坦福大学强大的教师队伍非同一般,这是学校长期求贤若渴的结果,这既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学校成功的关键。 教育与实业的有机结合 作为实业家进入社会的斯坦福先生从办实业转而办教育,就是让“教育”同“实业”更好地结合起来,让教育为实业服务。 建校之初,斯坦福先生便明确提出斯坦福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有文化教养的,有实用价值的公民。这些人在校期间必须为今后各自选择的职业作好准备,以便成就计日可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斯坦福先生特别注重文、理科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在谈到文科教育的重要性时发表过一个相当精辟的见解:“为了开拓思路和培养人才,我极其重视一般文化修养。我自信已经注意到这一事实,即受过技术教育的学生不一定成为最出色的企业家。人生道路上的成功有赖于培养和发展想象的能力,一个不善于构想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此外,斯坦福大学还注重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创立之初使招收研究生,以后逐年增加比例,现在研究生的人数已远远超过本科生的人数,成为世界性的研究性大学。 闻名全球的“硅谷”的建立与发展,是斯坦福大学“教育”与“实业”结合的典范,也是美国的大学与工业界紧密联系的最为成功的实例之一。这个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集中了4000多家工业公司(其中1700多家是高技术公司)并以半导体和计算机工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中心——“硅谷”,最初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在20世纪50年代创办了科学园(硅谷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壮大了学校的实力,扩充了学校的资金。“硅谷之父”——在战后曾担任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和副校长兼教务长的特曼,曾预见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联邦政府将会增加对大学研究的资助。在他的领导下于1944于制定了斯坦福大学的20年规划,以便利于联邦政府资助把斯坦福大学从一所地区性的好大学变成全国著名大学。计划的要点包括使斯坦福大学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的核心,以便为该校毕业生提供在本地区就业的机会以及使大学和工业界联合起来为地区性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把大学的财力、物力集中用来吸引第一流的研究人员,而他们所从事的二级学科应当是将来能为“成长工业”作出贡献的。为了激发教师与工业界发生的联系的兴趣,斯坦福大学制定了一套为这种关系提供强有力刺激的报酬制度,并且优先考虑使可能对大学学术目标作出贡献的企业进入科学园。他们把该大学的计划明确地建立在这样一种概念上:保持继续不断的大学——工业合作关系是大学的传统职责,是为学术的高水平和为公共服务努力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