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有当前高等学校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拟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论述为什么要加强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心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符合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依靠教育的发展和人才质量的提高。说到底,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说到人才质量,人们很容易想到是指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认识并不全面。我们认为,人才质量是指人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比起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文化素质是一种更基本、更值得重视的素质。它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人才的质量。爱因斯坦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文化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指专业教育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文化修养,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博学多识、有较高文化教养的人。当然,不应把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完全对立起来。专业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与人格的养成。 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都在探索如何提高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1995年初,我校两位副校长赴美国考察,与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领导座谈讨论,一致确认: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注重全面素质教育,而文化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这是因为,近一个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各国高等教育在普通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逐步削弱了人文教育,忽视了对受教育者理想、道德、情操的培育和陶冶。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失衡,导致了重物质、轻精神和重理轻文的社会倾向的滋长,助长了人和社会的片面性、甚至是畸形化的发展。这种状况已经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注意。因而,加强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 其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国中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我国高等院校则普遍强调专业教育,甚至是职业教育,也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其影响所及,使得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热点,往往过于集中在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忽视基本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教养的提高。例如,在五、六十年代,社会上和高校中曾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现在则流行“学好英语计算机,迎接挑战和机遇”的口号。这些流行观念确实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但也带有片面性,反映了我国社会同样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内,经济建设是我国的中心任务。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阶段。商品经济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要求是增殖物质财富。而人文科学一般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受到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们的冷落。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见物不见人、重利轻义的倾向,如不能及时扭转和有效克服,将会导致社会人文生态畸形化、人民精神生活贫困化。这种状况使我们看到了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树立全社会良好的精神风貌,高等学校应发挥强有力的积极影响。 还应看到,我们的时代已进入了“大科学”时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已成为科学发展的明显趋势。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重大而迫切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协同攻关才能解决。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文理兼备、全面发展,应具有广阔的科学视野、多方面的学识修养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总之,是否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关系到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和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成败的大问题。 二、我校怎样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北大作为我国的一所重点综合大学,对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优良的传统、优越的条件,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五四”时期,蔡元培校长就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2〕这说明,普通高等教育应是综合素质教育,而不是一般的职业教育。他还大力提倡美育,并且认为,文科学生应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理科学生应学习一些人文科学知识。这些主张一直为北大师生所认同。 北大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厚的校园文化传统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我校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采,具有全方位、多层次、高品位、多样化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方面,广大教师自觉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言传身教,既教育学生怎样治学,更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不少老师被学生誉为“道德文章,堪称楷模”。近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加强基础,谈化专业,因才施教,分流培养”的教学方针和一系列深化教学改革的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培养基础宽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如设置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专业;开设文、理科学生互修课,并要求修满一定的学分;开设系列艺术类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开办理科实验班和文科实验班,分别打通数、理、化、生、地和文、史、哲的课程设置,努力培养基础深厚而扎实的人才,为造就新时代的学术大师创造条件。目前。我校正推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加强课程建设的研究,努力建设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拟开设“中国文学概论”、“中国通史”、“中国哲学简史”、“高等数学”、“化学基础”、“名著名篇选读”等课程,作为全校性的必修课或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