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化,人格化;是现代人格的塑造。师范教育应把师范教育人才观的内化、操作化、社会化作为改革的基本目标。师范教育应保持其师范性与民族性特色,并通过“大成智慧型教师素质”的培养与“大师范教育体系”的构建,促成自身现代化。 基础教育属于相对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而言的普通教育范畴;在普通教育中,又相对于高等教育,称之为基础教育。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还包括学前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师范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专门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及在职教师培训。研究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两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一、基础教育的性质及其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作为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它应该使所有儿童在知识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就是这个意思。作为实施国家文化的规范教育,国家应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出发,把本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并按照国家今天的需要与未来的目标进行精心设计,使之体现国家的意志,再以规范的内容施教于全体少年儿童。作为国家法定的公民基础教育,它应该使本国公民在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年限内接受对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应有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规范等教育,通常所说的公民教育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切其他教育的基础教育,无论是“英才教育”、“工读教育”、“特殊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育、高等教育,乃至终身教育,都应该以学生接受基础教育为前提。 上述基础教育的性质表明: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指民族素质的基础、接受国家文化的基础、成为国家公民的基础、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这是关系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社会文明,以及个人成长、成熟、成才的基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个不断变革的发展过程,这个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呢? 教育现代化有四个层次:一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主要是教育物质条件、装备的现代化。二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包括教育体制、运行机制、法制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三是知识层面的现代化,主要指教育教学体系,即课程、教材、教法、学法的现代化。四是价值层面的现代化,主要指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本体目标是人(学生、教师)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永远是一个过程。从逻辑起点看,首先是学生培养目标的现代化;而从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求教师的现代化,然后才会有教育对象现代化。所谓“教师的现代化”,指“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主要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身心结构、思想道德水平的优化。 这四个层面的因素中起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其直接反映是培养目标的现代化要求),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所引起的理论发展才成为课程、教材、教法、学法改革的理论前提及其依据。为了保证新的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落实与实施,才需要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而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只是为上述价值层面、知识层面、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提供物质保证与环境条件的。从这个角度讲,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是基础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从“基础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这个逻辑起点出发,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 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证实: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什么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韩国教育法》规定:“教育的制度、设施、教材和方法,始终都要尊重人格,使受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政策的第一条原则即:“教育的人道主义性质,全人类共有价值、人的生命与健康、个性自由发展的优先性、培养公民觉悟及对祖国的热爱。”尽管提法各异,但都强调人格教育,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基础教育塑造的人格应该是民族精神、科学精神相结合的现代人格,这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的现代人格。培养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既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决定的。 现代人格的民族性是由民族精神在现代人格中的主体地位确立的。我们民族的人本思想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没有类似西方那样的以上帝为主的宗教,而是强调天地之间人为贵,强调人的价值,道德的自觉,以德立人,坚持独立的人格。“匹夫不可夺志”就是强调人格意志的独立性。在强调个体“修身”的同时,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人、家、国”作为一个整体去认知。我们民族在人格养育上的传统就是“学做人”。而这一切又成为中华民族评价个人、或个人对自己提出自律要求,以及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这种准则的形成、延续与认同已有几千年历史。把当代青少年儿童“人格养成”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通过民族精神的教育化、人格化,表现出民族精神的继承弘扬。 现代人格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体现现代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所涵括的一套价值和规范的复合体,它具体表现在科学信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科学能力甚至科学法规之中;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被科学家内在化并形成他的科学良心;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被大众内在化并形成他们的科学意识”。〔1〕把科学文化转化为全体中小学生所认知所把握的课程、教材等,是基础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通过科学精神的教育化、人格化,表现出科学精神的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