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大学,均为当代中国的著名学府。若各溯其前身,中国新型高等教育究竟由谁开其先河呢?本文对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的属性问题,进行了论述,否定了其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祥地的“考证”。剖析了天津大学的前身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的性质及办理实况,推翻了该校系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的“新说”。作者考察了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创设历程及历史地位,从而维护了该校代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是名实相副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的历史结论。最后,对这场“争第一”中所折射出的观念、学风问题有所针砭。 一、“第一”金匾该挂谁家 1993年11月29日,武汉大学举行百年校庆。宾朋云集,传媒助兴,热闹非凡。更为学人所关注的,是如后的结论:“武汉:中国现代高教最早发祥地”;“一部校史,事关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十年考证,改写的不仅是一校的历史沿革”。加之声言经过有关专家学者的缜密论证,似具确凿不移之基。 1995年10月2日,天津大学隆重庆祝百年华诞。中央领导题词者更众,而出席者级别更高。在该校为迎接百年校庆而发表的文告中,赫然标有“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的字样。在天津大学校长李光泉所发表的《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纪念天津大学诞生一百周年》中,也明确写有:“今天纪念天津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意义,决不在于说明一所学校的本身;其深刻而重大的历史意义,则在于纪念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诞生。” 可以预期的是,1998年12月,北京大学将举办更为隆重热烈的百年校庆活动。届时,宣传口径也必将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端”…… 至于是否还有“黑马”斜刺里杀出以争抢此项“第一”,则难以预料。如浙江大学,其前身为1897年创设的“求是书院”,其设科、教学及沿革,较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而言,更具“高教”色彩。又如上海交通大学,其前身为1897年创设的“南洋公学”,该校由四院合构,其中的“上院”即为大学性质。 在历史的纵轴上,谁是“第一”似一目了然。然而,由于关涉到“大学”或“高教”性质,事情也便不是那么简单。“第一”金匾该挂谁家,看来颇值得一辨。 二、武汉大学挂不上“第一” 武汉大学的百年史,溯端于1893年11月29日张之洞奏设的湖北自强学堂。该校于1902年更名为湖北方言学堂。1911年停办。1913年在原址复办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历经武昌师范大学、武昌大学、武昌中山大学等沿革,于1928年定名为武汉大学至今。 认定武汉大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第一”的理由,有必要一一破之于下: 理由一:自强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分科教学,第一个设置“门”的建制学校;“门”即现在大学中的“系”,这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特有标志。 揆诸教育史实,分科教学之制并非舶来,早在北宋便已定型——胡瑗所创的“分斋教学法”即是横向分科之制。《招考自强学堂学生示并章程》有言:自强学堂“分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斋”。[1]张之洞在奏设该校的呈文中所言:“分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门。”[2]此“门”即“斋”之谓,并不具备学系性质。因为每门或斋的学额仅20名,其下并无专业方向之分。更为重要的是,该校明确规定:“惟方言一斋,住堂肄业;其余三斋,按月考课,历年循办在案。”[3]实际上,常年在校接受规范教育者,仅方言(外语)一班,实无“分科教学”可言。 另外,格致、商务二斋始终未能如愿办理,甚至有关课程也未能专门开设。《张之洞和中国教育改革》载有:“在自强学堂里,格致和商务作为学习和考试的单独课程被取消了。张打算,通过泰西方言的学习,让学生间接地慢慢地接近格致和商务,在学习泰西方言的过程中,把格致和商务材料选作课本。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于学生精晓洋文之后。”[4]即便是算学斋,也于1896年移归两湖书院。显然,自强学堂虽号称四科,实仅方言一科,这也是其后更名为“方言学堂”的原因所在。 或许有人会说,自强学堂自1896年后,在方言科之下分设英、法、德、俄“四门”,此即可视同于学系之下的专业方向。若此说成立,则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均可视为“中国高教的起源”了(因为均有语种之别),而时间亦可提早30年左右,“第一”则显然与自强学堂无缘。 理由二:就自强学堂的招生年龄而言,“学生必须年在二十四岁以内十五以外”。[5]下限的15岁,正好是中国古代小学与大学的分界年龄;上限的20余岁,又与现今大学生的年龄相仿。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仅分小学、大学两级,确乎是以15岁为进入大学的年龄条件。但是新型综合性或分科大学的创制,是以西方三级设学(小学、中学、大学)的模式为依据的。据此,15岁进入近代大学,则只能特辟“少年班”以容纳。事实上,《壬寅·癸卯学制》明确规定,大学堂的入学年龄为18岁以上。 另一事实是,清末洋务派所开办的各类新式学堂,均以“已通华文”,“通晓儒书”等为条件,即招收传统小学程度以上者入之。如京师同文馆,招收“年在十五岁上下者”;如广州同文馆,招收“年在十四岁内外或年二十左右”者;如福建船政学堂,招收15~20余岁者,严复即在15岁进入该校。又如张之洞创设的广东水陆师学堂,招收“年十六以上三十以下”者。既然此类学校都属中等教育性质(中专、中技),为何自强学堂可以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