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的改革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力求从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入手论述这个问题,目的是使职能部门及有关领导、干部、教师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分配政策,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和求职择业技巧,在国家分配方针、政策指导下求职择业。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 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社会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大学生而言,了解就业政策及人才需求形势,熟悉求职择业技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和必要。因此,将就业教育纳入毕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就业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事劳动用工等制度也逐步推出一些重大改革措施。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实行了“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由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考核录用”的分配办法,在落实分配计划中引入了为人们所关注的“双向选择”。这种新的分配方式,比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完全无选择的分配可谓进了一步,有利于毕业生发挥自己所长和用人单位得到所需人才。就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而言,这一方式使其有了相互选择的权利,而且这一权利随着改革的深化还将会日益扩大,这无疑会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分配制度的影响较深,且因“双向选择”中确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目前大部分毕业生一方面对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能获得直接选择职业、选择单位的权利感到欣慰,而另一方面对国家有关的政策了解不多,对怎样择业不太清楚,对能否顺利通过考核而被理想中的用人单位录用缺乏信心,由此而忧虑和不安。 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四的学生基本上都有这样一种看来似乎矛盾的心态。面对就业的选择,毕业生一方面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怎样分析自己所具备的条件,比较客观地估价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怎样认识社会,如何看待不同用人单位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最终使自己能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找到一个与自己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能力、身体等因素相符或基本相符,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比较满意的工作单位及职业,已成为绝大多数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前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由国家按计划统一分配安排工作,毕业生用不着在这方面去考虑什么,学校也用不着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长期以来也是有缺陷的,没有将就业教育纳入教育计划,学生也因此而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现实使他们意识到,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今天的大学毕业生迫切希望学校在这方面也进行必要的教育,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对学校而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能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毕业生在就业时可见分晓。当然,毕业生能否顺利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长能发挥其最大才能的工作岗位,主要取决于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毕业生对这种新的分配方式的适应能力,也取决于学校开设的专业与社会需求是否大体适应,但与学校对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教育,以及这一教育进行的情况,这方面的组织工作做得如何,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讲,如果学校重视就业教育,注意向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在这方面多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完成得好,分配计划就能按要求落实。反之,如果学校不进行这一教育或只是走走过场,分配计划就不可能落实。 几年来,由于“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选择权利日益增大,毕业生择业意识日渐增强,用人单位选择范围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毕业生的择业技巧也应随之提高,只有如此,才可能将自己推荐出去。由于多数毕业生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又从中学校门到大学校门,对社会了解不够全面,涉世较浅,经验不足,在多样化的职业面前,就显得眼花缭乱,或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其就业基本处于主观的、盲目的、侥幸的状态。这样一种状态之下,不可能很好地行使改革给予自己的权利,也不可能抓住机会。这就需要学校开展就业教育时,在注意就业政策教育的同时,帮助毕业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正确分析就业信息,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择业技巧,把握好就业机会,掌握好就业必要的知识,减少择业的盲目性,增强信心,在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之下参与择业求职活动,从而使毕业生更好地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功立业,去实现自身价值。 提高对就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是抓好这一教育的关键。目前,多数同志对此有了正确的认识,观念已开始转变。但也有一些同志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仍将就业教育视为可有可无,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就是马虎了事,走走过场,毕业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指导。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有关领导和人员对于就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将就业教育抓好,也才能落实好分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