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从我校近十年来本科教学管理的实践看,我们认为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对搞好教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在专业建设上处理好保持特色与扩大服务面的关系 北航是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学校。在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过程中,学校明确提出了“三部一市两面向”(三部:航空、航天、民航;一市:北京;两面向:国内、国外)的发展战略。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将军工专业由原来占专业总数的50%减少到25%,加强和发展了通用专业,扩大了服务面。 在调整专业结构时,我们既考虑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增设了几个热门专业,扩大了一些专业的招生规模以适应这一需求,同时,对那些需求量少、不太热门的专业保持了冷静的态度,仍然维持一定的招生规模,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保持了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扩大服务面;在原有的、具有优势的学科基础上结合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找出新的生长点,发展新专业;对学科基础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按专业类制定教学计划,扩展基础,保证在“出口”(就业)时有一定的调整余地,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专业变化的能力。 二、在发展问题上处理好招生规模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社会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增加,高校的规模、专业数都有较大发展。我校从1985年到1994年十年间本科生规模基本稳定在5000人左右。本科专业共40个。九十年代以来,新增专业5个,专业总数仍保留在40个以内,各层次在校生总数却达10500人,造成各种教学设施紧张。这势必影响培养质量。因此,学校决定,发展与提高交替进行。首先把规模控制在1.1万以内,“稳定本科生、减少专科生、增加研究生、发展留学生”,优化层次结构;其次在学科领域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开展科研,出一批成果、写一批教材、建一批设备,在师资、教材、实验设备等方面都具备后再开办新专业,这样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三、在工作思想上处理好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稳定教学秩序与进行教学改革必须同时抓。稳定是基础。首先是稳定教学秩序。要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到位。现在的问题是要保证各个教学环节按规定到位已是益困难。如教师科研出差多,随意调课;生产实习由于经费不足,提前返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稳定,就要抓教学基本建设,要常抓不懈。针对工科院校校外生产实习困难的情况,学校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发动各系努力探索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路子,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使实习达到了“三满意”:学校满意、圆满完成了实习计划;学生满意,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或不易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待单位满意,不再把学生作为包袱而当作解决生产、科研任务的帮手,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目前,我校已与10个工厂、5个研究所建立了固定的联系,这些单位每年接收我校学生1200多人参加生产实习。 在稳定的基础上抓好教学改革。当前我们考虑最多的是二个问题:一是面向21世纪人才模式、培养目标、业务规格、教学内容、课各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现代化问题;二是实行学分制管理问题。 1993年学校确立了“培养能面向未来世界、把握环境变化、适应工作转移、具有创造品质、以开发设计为主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在知识水平上具有适应新技术革命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未来人才高层次配置的特点,能够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上具有全球观念,在辨别是非真伪上具有批判意识,在新产品开发设计、企业技术改造、科研攻关与技术创造等方面具有创新能力。同时,逐步完善学分制。我校1985年开始实行学分制。结合新形势,总结以往经验,我们认为,一、二年级是基础,必须打扎实,不能放活,但在内容、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学制等方面可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在人才模式上处理好“上手快”与“后劲足”的关系 现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越来越高,既要“上手快”,又要“后劲足”。“上手快”主要是专业知识,“后劲足”主要是基础知识。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中小企业并存;国有、乡镇、三资企业并存;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并存;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并存,跨度很大。由此,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就不同。有的要求“通”一些,有的要求“专”一些;有的要求理论基础扎实一些,有的要求工程实践能力强一些;有的要求扩大“前沿”技术,有的要求多点“适用”技术。如果想靠四年本科培养就能达到适用不同类型、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层次都适用的通才,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根据学校的主要服务面向、自身的条件来考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所以,处理好专业与基础的比例、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教学内容中适应当前与适当超前的比例等很重要。只有培养多品种、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尽量减少学生到用人单位之后感到“大材小用”,纷纷跳槽;或用人单位觉得学生眼高手低,不好用。 五、在教学建设上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教学经费长期投入不中造成学校教学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实验设备老化、台套数不足,先进的教学手段无力采用,特别是一些比较老的的工科院校的机类专业,机类课程的实验室设备陈旧,大多数是“超期服役”,语音设备和计算机数量不足,这都说明硬件太差,亟须改善。而硬件建设只要投入就能见效。教学合格评价试点工作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以评促建”效果最明显的是硬件的改善。软件建设原比硬件建设困难得多,它涉及培训教师,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等等。它对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软件建设,如果软件跟不上即使硬件到位,教学质量也很难有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