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疆少数民族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以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的。高等教育能否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又多又好的人才,对实现我国宏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在世界范围内的战略决策中取得胜利的关系极大。本文拟对新疆的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新疆高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改变了过去文盲充斥,文化落后的面貌,学校数量由少到多逐步发展,与1949年相比,民族教育发展很快,成绩很大。就高等院校而言,全疆高等院校由1949年的1所发展为现在的21所。为迅速改变民族教育的落后状态,过去的40年中保持高速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客观上的需要。与全国相比,民族教育在数量的发展上已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字,全疆总人口数为15155778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279599人,每10万人中有1845人,占总数的1.84%[1]。以上数字表明,新疆的高等教育与1949年相比,发展是飞速的,规模是空前的。 据调查,1993年新疆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为3910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为20982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为6331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为31696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有普通高校21所,1993年,专任教师为2713人[2]。新疆的少数民族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987年以来,研究生、大学生、中专生虽有增加,但民族人才比重偏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而且素质不太高。据统计,1993年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为315人,其中少数民族研究生为63人[3]。 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对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发和建设新疆必须提高新疆广大少数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造就一支少数民族的人才队伍。而大力发展新疆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是培养和造就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唯一手段和途径。如果民族教育得不到发展,少数民族的人才素质得不到提高,就无法创造出高的劳动生产率,经济也就无法发展,目前,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都与内地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新疆的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教育投资不足,造成教学质量低,教学设备不足,师资队伍弱,学生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少,培养的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有的与新专业和社会需要不对口,因而毕业出来分配难等问题仍存在。新疆各种资源都十分丰富,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开发这些资源。而要开发这些自然资源,首先要开发少数民族的智力资源,因此,这也需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民族教育,不仅对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战略意义。 目前,新疆高等教育结构不尽合理,迫切需要在高等教育结构方面按照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采取迎头赶上的方针,向综合性、多科性结构模式发展。 新疆现有的21所高等院校基本上形成了文、理、工、农、医、师的教育体系,但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了新疆社会发展、经济振兴、科技进步的实际。比如,我们新疆大学是新疆唯一的一所综合大学——新疆大学的专业设置和内地院校或国外院校相比并不综合,学科并不齐全,缺少应用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这不仅违背了当今科技发展整体化趋势,以及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等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针的贯彻执行,不可能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学科比较齐全的优越性。 虽说新疆已有21所高等院校,也许其中只有六七所可以算得上是多科性的高等学校,其它均属分科和单科院校的性质。这类院校规模不大,用费很多,适应性差,由于学科比较单一,教学质量很难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继续提高。 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某些专业,这几年来通过不同办学形式一哄而起,规模过大,有些专业,特别是一些应用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专业十分短缺,无论是在类别上数量上都远不能适应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至于与新技术革命直接相关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专业几乎还是空白。可以说,新疆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是比例失调的。故而调整、优化新疆高等教育结构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新疆高校教师队伍素质较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虽然发展比过去快,但是少数民族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状况尚不能尽如人意;新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在于建成一支高质量的民族教师队伍。笔者认为,自治区在提高民族师资与教学质量方面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为师范院校把好招生关,提高了新生质量和教师轮训和在职进修,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教师的轮训和在职进修,使他们能有机会去内地学习和出国考察,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以便更有利于促进和推动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经费不足,教师无论是去内地进修或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或是外出调查搞科研,出版书籍等都很难实现。 教学质量偏低。造成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很多,除去办学条件较差等客观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管理抓得不够紧,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生活关心得不够,不能及时提出加强教学工作的对策,缺乏教学指导和交流等。民族文字教材奇缺,是民族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教材建设方面,汉文教材可以随着全国统一编辑出版的步伐解决,而民族文字教材必须由新疆地区的高等学校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去建设。四十年来,通过借用、翻译、编写等途径,在民族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编写、翻译和整理出版了一些书籍,但仍然还存在着问题。许国禄先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战略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见《高等教育研究》第3期,1993年版)一文中提到民族教材问题时说:“自治区仅出版了门类很少,以师范院校教材为重点的基础课教科书;大量专业的教材是由有关学校自行编译油印材料;……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编译、或编写高等院校民族文字教材的教师,一般的,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双语水平。但是,不少民族教师或因学术水平限制,或因双语水平限制不能担任这项工作。编译、编写出来的东西达不到出版水平。但有的高等学校,比如新疆大学的许多民族教师,尽管具备了编译、编写民族文字教材的必要素质,长期以来已经达到了出版水平。可是,由于发行数量太少(一般的,不能超过一千册),成本太高,经济上得不到补助,因而,也仍然无法出版。”如果在这方面再不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怎么能促进民族教育尤其是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呢?民族文字教材问题已经大大地制约了民族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由于经费短缺,直接影响出科研成果。尤其是高等院校民族教师科研成果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