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由于人为的因素,40多年来与祖国大陆分道扬镳,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经由海峡两岸这浓于水的血缘联系,透视其民间兴办高等教育的现状、走向与运行机制,相信可以给我们以“他山之石”(外国)不能取代的某些宝贵经验和教训。 一 稍具近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民国时期我国的教育制度是以美国为蓝本的,尽管40余年来台湾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基本上延续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制度;亦无庸讳言,日本半个世纪殖民统治的教育传统与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高等教育的演变历程,尤其是台湾的医学、农业与工程教育的发展,不少台湾学者就认为是奠基于日据时期。平心而论,近几十年台湾高等教育虽说仍是一切向“美”看,但也依旧只是照搬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形式,而美国高等教育的地方分权和“教授治校”却始终没有扎下根来。特别是国民党溃退台湾后不断加强了对高等教育意识形态上的控制,私立高等院校接受当局的“指导”和控制多,接受政府的经费资助少。 50年代,台湾除了几所“复办”或重新创办的私立教会大学外,由台湾民间和私人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亦不过2、3所。60年代台湾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对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剧增,各种由私人或私营企业创办的专科学校应运而生,故此时有所谓“商而优则兴学”一说。少数历史稍长、教育质量较高的私立专科学校也陆续升格为大学或学院(按其“大学法”,拥有3所学院以上的学校方可称为大学)。“行政院”在《开放新设立私立学校处理要点》中明确规定,在该阶段开放新设立学校之范围类别为工学院、技术学校(以与工业有关科系——电子、机械、电机为主)、医学院、2年制专科学校商业类等5大类。〔1〕另据1993年1月出版的《中国台湾大专院校简介》(杨位平等编,香港汉荣书局出版)统计,台湾现有大学、学院39所,其中私立的22所(另有12所师范大学、学院)。据我们所知,除东海、辅仁、东吴、中原大学和静宜女子大学外,多数的私立大学、学院都与西方教会无关,基本保持了50年代前我国私立高等教育体系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共有6所医学院,私立就占了5所,可谓独领风骚。医学教育不仅曾开近代台湾高等教育之先河,迄今仍是台湾高等教育中具有领先地位的学科领域,故医学院一向为台湾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所青睐,而私立高雄医学院在所有私立医学院中,又享有“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设备最好”之美誉。〔2〕私立大同工学院则由于首开与企业合作风气,教育重“质”不重量,遵循所谓“精华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校生保持在1000人左右),加上聘用年轻教员和实施“学生实习厂制度”(各系设有分厂,由学生担任干部主持),自1956年升格为大同工学院以来,毕业生一向“为各界争相聘用”〔3〕。 私立大学在台湾高等教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就学术地位和影响而言,仍然只是“岛内大学”,远不能与国际上较知名的私立大学相提并论。台湾一位学者曾撰文指出:“私立大学在我国(指台湾——作者)高等教育中,虽然重要,却一直在夹缝中,微妙而缓慢地成长。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教育部对私立大学院校的经费补助十分微少,管制却十分繁多,可以说是些微的补助,进行实质的管辖,使私立大学既难有特色,又难有发展。(二)私立大学经费既不充足,运用又受限制,福利亦较公立大学差,聘请优良师资的条件不够好,故而学术水准不高。校内人才阵容不强,实在无法与世界一流大学并驾齐驱。”〔4〕该学者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对台湾私立本科以上教育现状的客观评价,确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相对而言,台湾私立专科教育由于办学方式多样,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灵活性,能够及时满足社会对大量应用型初、中级人才需求,更加上有企业的积极参与,不论是经费来源还是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不少学校口碑一向不错。据统计,台湾现在专科学校73所,其中私立就占了61所,私立大学、专科生合起来约占在校生总数的80%。可见在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市场经济繁荣方面,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特别是私立专科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民间兴学的热情,就不会有台湾今日繁荣的经济和丰裕的物质生活。但也不必否认,台湾私立高等学校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悬殊很大。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按照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时期就已颁布的有关法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的兼职教师不得超过3分之1,但实际上台湾今日许多私立高校兼职教师早已达到甚至超过3分之2。一般而言,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学校基金较为丰厚或资助来源有保障的私立大学办学水平也相应较高。经费不足与办学缺乏自主权,一直是困扰台湾私立大学提高水准的两个首要问题。自台湾当局于1985年解除开办私立学校禁令起,不少台湾学者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期望当局从此进一步放宽对私立大学的控制与监督,并提供更多的经费资助,以刺激更多的民间资金流入高等教育领域,为台湾创办出一流的私立大学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亦使有志兴学者能够真正为社会作贡献。但理想与现实仍有很大距离,有的学者在报刊上毫不客气的批评道:“……教育部对私立学校的补助,杯水车薪,却剥夺了财团法人应有的权利,实有违背权责合一的原理。”这种“舍弃责任而追求权利”的做法,“实有失公允”。〔5〕尽管台湾国民党的头面人物早就声称:学校有公立私立之分,但培养的学生皆为“国家”的人才,绝无公私立之分。但迄今至少在经费投入上并无明显改善,1993年度台湾教科文预算(主要用于高教)为1619.8亿元台币,分配给私立大专院校为69.3亿元,仅占4.3%。而私立中小学得到的资助则更少,去年台北市教育预算290多亿元台币,私校得1200万元,仅占0.04%,〔6〕实在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