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校美育,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教育呼唤着美育的滋润。 一九八九年底,国家教育委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师大召开。国家教委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开创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新篇章。九二年五月,全国高校首届美育年会在山东大学召开。同年,《中国教育报》开辟“美育天地”专栏,宣传美育思想和实践活动。九三年二月,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纲要》第35条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在九四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殷切希望“要重视美育”。在九五年三月十八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发了我国的教育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教育法》第五条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的“等方面”,就包涵美育。这就意味着美育是德、智、体紧密相连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在这些纲领性文献的鼓舞下,我国高校美育进入富有生机活力的健康发展期。 二 考察近些年高校美育现状,可发现值得欣慰的情况有如下几点: 其一,在美育活动实践层面上,不少高校美育活动类型多,范围广。八十年代初、中期以娱乐性舞会为多。随后,各地高校重视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加大美育成份。如北大、清华、河南师大、川师大,广西师大等高校,相继推出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中的优秀节目还参加省、地市文艺汇演,受到好评。各高校文化艺术节设置数十项内容,传统项目有“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舞蹈比赛”、“戏剧小品赛”、“知识抢答赛”等;新型项目有“校园卡拉OK赛”、“艺术体操赛”、“健美表演”、“时装表演”、“书画鉴赏”等。九十年代以来,增设“大学生科技发明展览”、“专利发明研讨会”、“科技艺术节”等,还重视优秀艺术文化展览,如“‘民间工艺’·‘民间雕塑’精品展”等。形成多样的美育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受到了大学生欢迎。 其二,在美育组织管理层面上,不少高校领导开始予以重视,亲自参与策划管理。如各地高校艺术节组委会都有院级领导负责,不仅题词鼓励,还在规模、时间、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有力支持。有的理工院校领导积极筹划组建艺术教研部,引进学校审美教育。 其三,在美育队伍人员层面上,一些高校有编制,有要求,落实专职美育教师,有教学计划和内容。九五年实行双休日以来,一些高校更是积极组建美育学校。利用星期六开展美育。 其四,在美育教材建设层面上,不少高校先后出版了多本有针对性、有适应性美育教材。如《美育向导》、《美育新编》、《大学生审美概论》等等,保证了美育教学基本需要。 其五,在美育意义认识层面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策性法规相继出台,不少高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对美育地位、作用、意义的认识有所提高。一些大学的领导率先宣传美育,积极从事美育科研。成为指导美育的专家,如北方工业大学校长仇春霖教授。 其六,在美育环境建设层面上,一些高校拔出专款、落实专人,强化校园环境综合治理,搞好绿化、净化、美化工作。“校园的天空明朗,校园的路面整洁,校园的建筑漂亮,校园的绿草芬芳。”不少高校还添置电化艺术教育设备,开展文化艺术鉴赏活动。“大学生文化艺术馆”“活动中心”矗立校园,格外气派。 其七,在美育科研探索层面上,不少高校美育专家、学者已撰写出一批有质量的专题研究论文,如仇春霖的《美的呼唤》,雷克啸的《美育:一代新人的必修课》、腾守尧的《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美育》等等。 其八,在美育育人效应层面上,已得到社会上用人单位的积极认可,不少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反应良好。一方面,据一些高校教师反映,学校美育有良好效应。首先,是能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其次,是能提高师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演才干;再次,是能和谐人际关系;第四,是能促进良好校园精神风貌的形成。另一方面,据一些毕业生自述,高校美育能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能增进同学友谊,能升华人际情感,能培养集体荣誉感,有助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促进学业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性。由此观之,经过美育,毕业生更受社会欢迎,美育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效应正逐渐显现出来。 当然,从总体上考察,高校美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不难发现,不少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下问题:“重视与轻视并存”、“平衡与失衡互现”、“发展与滞缓交织”、“坚持与动摇叠印”。尽管有的高校领导重视美育,关心美育建设,但并非所有的领导能重视美育,有的高校领导决策层对美育尚未形成普遍重视的共识。有的高校职能部门的同志“智育第一”的思想根深蒂固,往往不自觉地轻视乃至排斥美育。有的高校对美育的地位、作用还缺乏相应的认识,还没有意识到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美育的意义认识不够清楚,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就没有美育的应有位置,对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也没有具体要求,更谈不上提出美育的规范性要求和具体安排。结果是,在美育不到位的高校中,美育还处于“无户口、无计划、无经费、无条件”的“四无”滞缓状态。造成美育滞缓落后状态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有经济的原因。但这些客观原因并非是关键的,相当重要的应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如果主管人的认识提高了,思路清楚了,办法也就有了,其余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就这一点来看,高校领导强化美育意识,提高美育艺术的前提条件已具备了。那就是我们有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育法》,这些纲领性文献为实现现代化教育,优化美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指明了奋斗目标。基于此,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高校美育的前景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