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对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 一是农业资源约束增强。近10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2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的趋势难以逆转。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我国中低产田占2/3,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6%,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9%,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6,只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60%。四是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农民种粮比较收益明显下降,远低于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的收益。五是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总体上呈加重趋势。六是随着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农产品供求难以自求平衡,一些农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不断提高,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压力增大。 (二)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前景堪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0.1%,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年均6.2%的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6︰1,曾缩小到1985年的1.86︰1,2000年扩大到2.79︰1,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3.3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仅成为“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而且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实现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今后12年年均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5.95%以上。从过去30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经验看,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78-1984年,年均增长达到16.5%;1985-1988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年均增长4.9%;1989-1991年,年均增长只有1.9%;1992-1996年年均增长5.6%;1997-2000年,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年均增长3.7%;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保持了年均6%以上的速度。这是在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各项支农补贴持续增加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今后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农民增收出现徘徊甚至滑坡,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 (三)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协调工农、城乡利益关系任重道远 一是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迄今为止,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普遍存在规模不大、管理制度不健全、改组解体过于频繁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15万多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成员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3.8%。 二是农民土地权益缺乏有效保障。农村改革以来,尽管我国一直在探索加强和扩大农民权利的途径,但农村土地制度仍不完善,农民的土地权利仍缺乏有效保障,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对全国2749个村庄的调查表明,村民上访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因承包地流转问题引发的上访占26%,因土地征收、征用问题引发的上访占40%,合计为66%。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看,过短的土地承包期限和土地的频繁调整,使得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缺乏安全感;随意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经常发生,农民缺乏充分行使自己土地权利的能力;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仍不够充分,农民缺乏长期稳定的预期。土地问题的背后是利益分配问题。当前,土地问题之所以成为矛盾的一个焦点,主要是源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巨额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在现行征地制度下,土地收益分配明显是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农民得到的太少。对分布在四个省市1000多个被征地农户的调查显示,征地补偿费一般只够维持被征地农民6~7年的基本生活。如果在落后地区或者公益性项目征地,补偿标准更低,一般只够维持3~5年的基本生活。 三是农业支持和保护水平低,与财力增长状况不相匹配。2003-2008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7%、9.3%、8.8%、8.4%、8.7%和9.8%。从财政“三农”支出所占比重看,财政支农力度与国家财力的增长状况还不完全匹配。从最近几年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来看,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服务的投入很低,农业科技支撑不足,农业科技成果到户困难;动植物防疫体系不健全,基层防疫力量相当薄弱,无法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动物疫情;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保险手段;对市场流通基础设施、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偏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不健全,价格总体水平偏低,有些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业生产比较收益总体上处于弱势。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运作方式不规范,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财政支农资金被层层分割,形成“天女散花”的局面,导致资金使用分散现象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了投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