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很大。要想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仍任重道远。为此,本文深入研究国外的教育制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探索国外均衡教育发展的经验,希望能对我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有所启示。 一、国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经验 国外重视教育公平,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公平。北京一位知名教育学者在一次研讨会上曾说:“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一个标准。[1]国外教育能够如此均衡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均衡教育发展的社会理念深厚 国外追求公平、平等的社会理念是其能够推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社会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外学者的研究推动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认可和支持。一战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起点均等论,关注贫困地区(家庭)儿童以及女童的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欧和北欧地区的过程均等论,更重视让每个儿童有机会享受同样的教育。60年代中后期以科尔曼为代表并推行至今的结果均等论则更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2]这样,学者们的积极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2)国际社会对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如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在具体目标第二条中还明确指出:确保所有儿童,特别是女童、处境困难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到2015年都能接受并完成免费的高质量的初等义务教育。[3](3)政治的需要推动了城乡教育统筹政策的实施。许多国家政党为了在选举中获胜,纷纷顺应民意,着力推动教育公平政策的实施。如美国总统布什曾表示要当“教育总统”,优先投入教育。所以,国外统筹教育发展的社会理念是推动各国政府保障教育公平的社会基础。 2.建立充分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当今世界各国无不重视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如在全世界范围内,宣布实行法定义务教育的170多个国家中免交杂费的有160多个国家;免书本费的有40到50个国家;有的国家还免校服费、校车费、午餐费、医疗费等。不仅发达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墨西哥、越南、古巴、朝鲜等)也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4](2)建立“基于需求”的经费投入机制。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许多国家都制订了“基于需求”的资源投入原则与方法。充分保障义务教育的经费需求。(3)优先投资于教育事业。如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国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所得)的比例。一般都从战后的2%~3%,上升为7%~8%,甚至有的国家增长比例更高。[5]印度新一届政府也宣布,财政性教育支出要逐步实现6%的目标。[6]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为提高各国政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3.保证农村及弱势群体义务教育机会均等 国外重视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学生的教育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以立法的形式予以保证。如日本的《教育基本法》第3条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对虽有能力但因经济原因而上学困难者,必须采取奖学的办法给予帮助。”[7]韩国于1967年专门制定《岛屿、偏地教育振兴法》,明确规定国家优先保证岛屿、农渔村、山区、矿区等艰苦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等等。这些规定为各国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2)采取扶持贫困学生入学的措施。如巴西于1995年在基础教育阶段启动了一项“助学补助金计划”,政府向贫困儿童的母亲发放一定数额的现金补助,条件是她们得让孩子在学校保持就学,不得辍学。[8]法国通过设立助学金、开学补贴、交通补贴、免费教科书、午餐补贴等,解决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的实际问题。[9](3)保障偏远山区贫困子女入学。埃及在边远农村地区开设乡村学校、单班学校,对在这类学校读书的学生实行全部免费。古巴为保障居住极其分散的山区少数农户子女能够接受教育,即使那里只有一个学生,也成立“学校”,保障学生能接受正常的小学教育。[10]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4.统筹城乡软硬件教学条件措施得力 国外重视城乡办学条件的均衡。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及师资水平的均衡。(1)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均衡化。如韩国从1970年开始推行“教育贫穷化”政策,撤销一批名门学校,推行的“教育均衡化”:对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11]日本在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方面,一方面,财政拨款一视同仁,中央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不同的转移支付比例,从而确保义务教育对于贫富地区的儿童一视同仁。[12]为弥补各学区公立中小学的财产价值差异带来的教育经费差异,美国州政府对下辖学区实行财政补助,也称转移支付制度。美国州政府通过州全额负担方式和等额补助方式以实现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通过基数补助方式、税基补助方式和学区财力均等化补助方式等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实现对经济落后学区的财政倾斜。[13](2)重视师资水平的均衡。有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等采用校长和教师定期流动的措施促进城乡间、校际间师资力量的均衡。如韩国规定小学、初、高中的教师每四年流动一次,也就是说,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只能工作四年。通过教师的流动,使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平衡。在日本,即使在边远落后的乡村,中小学的师资条件和硬件设施都能达到规范化;有些仅有几个学生的学校,也建有体育馆、游泳池,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课的老师和设备一应俱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无差别化,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