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306(2009)01-0054-07 一、最低工资文献综述 最低工资是指各种法律限定的由雇主支付给工人的最低工资。[1](511)最低工资制度从诞生时起就备受争议。那些代表政治家或政府立场的支持者大多是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角度出发的。而主流经济学家们对最低工资则多持否定观点。他们认为,实施最低工资制度虽然旨在减轻贫困和实现公平的劳动收入标准,但因其以价格管制的形式出现,并用法律手段来强制规定一个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标准,所以其结果未必如初衷,理由是:第一,根据克拉克(J.Clark)的边际生产力理论,理性的雇主在生产经营中只会雇佣边际收入不低于边际成本的工人,而人为地规定大于劳动力的边际收入产品的工资率,就必然会导致市场上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和供给量增加,失业率上升。虽然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保护一部分工人,但却会使另一部分工人失业,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就业扩大;第二,最低工资制度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因为高于劳动的边际收入的工资会使雇主设法用资本替代劳动,其结果必然是造成某种技术性失业;第三,有的经济学家还进一步指出,实行最低工资标准不仅减少了被包括的部门的就业机会,还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使未被包括的部门的劳动供给曲线下移,从而这些部门的平均工资率也下降了,使未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部门的工人收入也间接的遭受损失。[1](511-513)但是这一结论并未完全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 在国内,张五常教授(2004)[2]极力反对最低工资制度,写下《最低工资种祸根》,抨击最低工资的实行。他认为,最低工资政策开始时不良效果不明显,但种下了祸根,经济更上一层楼会引起很多困难,理由是最低工资是一种价格管制,它降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破坏工商业分红制度,因此虽然最低工资意图维护低收入者,但结果却使得这些下层工人找不到工作。平新乔(2005)[3]认为,我国尚有65%左右农村劳动力,在当前农民收入极低的情况下,他们会接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作,从而使最低工资制度形同虚设。而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会提高企业用工的实际成本与违约成本,客观上减少城镇就业水平。 以上描述可见,最低工资之所以遭到许多诟病,主要是因为作为价格管制手段的最低工资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失业率上升,其结果不但不能消除贫困,甚至导致新的贫困。然而,因为工会力量强大,同时劳动力相对稀缺,这使得最低工资制度虽然理论上会导致失业率上升,但在实践中却得以在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推行。 二、劳动力无限供给下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工会力量强大,单个劳动者可以通过工会组织形成合力同资本议价;另一方面,在这些国家中,资本丰裕,劳动力因稀缺变得昂贵。而在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资本稀缺,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率一直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与西方国家实施最低工资的条件和环境大相径庭,那么当这些前提条件或环境改变时,实施最低工资对就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假设工资水平完全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②资本和劳动可替代,劳动力无限供给意味着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劳动供给线平行于横轴,此时,形成劳动力的独买市场,劳动需求方(雇主)具有对工资决定的主动权,劳动供给方处于被动地位。在没有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时,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工资水平为
,就业量为
,工资将由于劳动力供给过剩而长期处于低水平上。为了使劳动力再生产能持续进行,政府强制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水平高于由劳动力供求决定的工资水平。工资水平的提高吸引更多劳动力,劳动供给增加(由
上升到
)。而工资提高,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为了盈利只能减少用工数量(由
减少到
),或用机器替代劳动,或增加劳动强度。即使雇主不减少劳动力需求量,相对于增加了的劳动供给量而言,就业量还是较少(由
减少到
)。因此,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前提下,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导致失业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