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在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就已经在海内外粲然成为显学。纵观人类历史,仿佛再也没有比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思潮和由此所引起的社会变迁更为引人入胜的了。一切古代的、现代的、后现代的矛盾,都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众多、有着最富于情感和思想之敏锐性的知识分子的民族中展开,表现为从不同哲学背景、学术传统、价值理念出发对“中国向何处去”问题的深沉思考,并以汉语语言文字特有的修辞方式和审美魅力,呈现出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人们的理想、情操和精神追求……,乃至于无论用什么样的词汇,戏剧式的,史诗式的,悲剧、喜剧、悲喜剧的奇特交织等等,也难以贴切而传神地勾勒出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富于矛盾的深刻性和广袤性的思想奇观。本期思想史研究专栏刊登两篇文章,一是高瑞泉先生的《中国自由主义视域中的平等观念——以〈观察〉杂志为中心的考察》,二是李维武先生的《近50年来现代新儒学开展的“一本”与“万殊”》。这两篇论文,都是富于理论深度的力作,相信其发表有助于推进20世纪中国思想史研究。 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全世界民主阵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自由主义赢得了继新文化运动以来又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国共两党的对抗为自由主义作为中间派别的存在撑开了政治空间;社会主义思潮在战后国际社会的流行和“新自由主义”的崛起,影响着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新阐释。《观察》杂志等自由主义政论报刊的生存和迅速扩张,成为上述社会—思想畸变的文化表象。本文试图以《观察》杂志等自由主义报刊为焦点,透视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何解决“平等”与“自由”和“民主”等现代观念的价值关联,并进而探讨与此相连的现代性困境。 一、《观察》杂志的思想史意义 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众多自由主义报刊中,之所以选择《观察》做个案研究,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因为它具有明显的典型性。这本杂志创刊于1946年9月,作为一本著名的自由主义刊物,它一开始就标举了“民主”、“自由”、“进步”和“理性”四大宗旨;并且公开宣布: 我们除大体上代表着一般自由思想分子,并替善良的广大人民说话以外,我们背后另无任何组织。我们对于政府、执政党、反对党,都将作毫无偏袒的评论;我们对于他们有所评论,仅仅因为他们在国家的公共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① 无论就其基本的政治信念还是其组织状况,《观察》当初都是典型的中国式自由主义报刊,其经费完全由民间募集(主要是学界知识分子同人)一途获得。既无政党背景,也没有特殊的商业资本背景。 第二,它是一家相当成功的报刊。其发行,从创刊时的第1期初版5 000册,再版1 000册,到1948年8月,两年时间里,即已扩大到5万册。订户遍及全国,以军政工商学为主体,说明其在当时中国知识界受重视的程度。选择它可以借而间接地印证自由主义的观念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程度。 《观察》的成功当然主要是它的政治批评获得同情的表现。我们知道这本杂志对于国民党有非常尖锐的批评,甚至痛骂国民党“二十年是一场大烂污!烂污烂污!二十年来拆足了烂污!”②这些自然不用赘述;就政治理念而言,它与共产党也本非一途,按照其主持者储安平的评论: 坦白言之,今日共产党大唱其“民主”,要知共产党在基本精神上,实在是一个反民主的政党。就统治精神上说,共产党和法西斯党本无任何区别,两者都企图透过严厉的组织以强制人民的意志。在今日中国的政争中,共产党高喊“民主”,无非要鼓励大家起来反对国民党的“党主”,但就共产党的真精神言,共产党所主张的也是“党主”而决非“民主”。③ 在当时全国民意都厌恶国民党又无法制裁国民党的情况下,自由主义者以为可以利用共产党来制衡国民党,达到他们理想的境地: 今日的国民党成了维护既得利益阶级的机构,要希望他能顾到一般低层人民的生活,不啻缘木求鱼。我们希望共产党参加联合政府后,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一切社会主义的政策,其目的都在为最广大的穷苦人民造福,国民党为了要争人心,虽非所愿,亦难固拒。共产党既以争“民主”为号召,加入联合政府后,必不至倾向统制。国共双方且均欲尽量提倡“民主”,以博民情。今日中国一般人所追求的就是社会主义和民主政治(包括自由意志),这两样东西在以国共两党为主的联合政府中或能勉可得之。我们期望这个联合政府者在此。④ 第三,因为《观察》的反政府色彩,1948年底即被封闭,主编储安平则到解放了的北京。这固然首先是因为政治立场的“左”倾,但是他们所赞成的“社会主义”牵扯到更广泛的价值认同。这就和本文试图借自由主义报刊的个案来探讨中国自由主义的平等观念的目标相吻合了。 以《观察》为对象研究自由主义者的观念,与用哲学史的方法做研究有所不同。即我们不能用专著的标准来要求《观察》的文章,我们并不假定《观察》在平等问题上发表了那个时代最典型、最有理论深刻性完整性的理论。而应该将《观察》杂志发表的有关“平等”的言论安放在“有意无意之间”,而且它面对的是普通知识阶层,所以就更有广泛性和代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