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08)05-0162-06 战后中国自由主义政治运动存在体制内与体制外两大进路,前者主要以民盟为运动主体,后者则主要集结在以胡适、蒋廷黻与顾维钧为核心的学者从政群体。然这为已往的研究所忽略,致使这场运动的整体演进脉络与复杂性,特别是体制内自由分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缺乏得到应有的彰显。无疑,体制内自由分子所从事的政治重建活动是构成战后中国自由主义政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渐次演进的方式一定程度地对国民党统治的专制与衰朽予以持久而深远的冲击,同时也预示着政治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困境。 一 近代中国自由分子大抵均为政治精英主义者,不仅视政治为少数人的责任,且亦努力于政治。然依政治参与方式言,自始即存在认知上的歧见。大抵言之,他们中相当部分人仅局限于议政的层次,而另一部分人则不然,不但刻意于议政,且主张积极卷入实际政治。既有如此的分野,也就决定了该群体尽管其建构民主政治这一终极目标是一致的,然而在政制建构的方式,所依赖之路径,特别是与当下政治权力关系问题上,他们的理解却大相径庭。 《努力周报》时期堪称为自由分子群体内部就政治参与方式在认知上产生明显歧见的开始。丁文江、胡适与罗文干等一干人以政治不清明皆因“好人”束手不问之缘故,努力鼓励“好人”出山①,结果致使他们中的部分人由议政而踏上从政之路。虽言他们寄予厚望的“好人内阁”最终以“向壁”告终,但毕竟开启了自由分子联袂参与实际政治的先河。《独立评论》时期则无疑标志着自由分子大批入局政治的开始。继1932年大批具有相当影响的专家学者忝列国难会议委员与“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后,1935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如翁文灏、蒋廷黻与吴景超等纷纷卷入实际政治。尽管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是他们入局前已有的成见,而他们也正是基于为改良政治而卷入政治心态与政府合作的,然则,如此的结果,却使得他们与以议政为职志的自由分子间由先有的议政与从政之分渐而演化为体制内外之别,而与现存政权存有某种意义的同气连枝之嫌;也使得他们在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上一定程度地脱离往昔的书生意气,而能够从旁观者与行为者的双重角度审视国情与政情,从局中人的角度对现存政权产生一定的理解与同情,并与之粘连成一定的亲缘关系(或者是个人的、党派的、利益的)。自然,当他们着眼于现实政治变革时,也就不得不对其产生某种程度的依赖。战后自由主义政治运动正是基于如此的情势展开,换言之,也就存在着体制内与体制外两大进路。 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凸显为最大的政治主题。占据权力三角一边的国、共双方与自由分子阵营均冀求按各自的方式来实现国内政治的整合。对渴求在中国建构民主政制的自由分子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自由主义政治运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缘。战后风靡一时的民主化浪潮与国内政治“两趋极端”、前途未卜的特殊情势,在他们看来,正是导致多元化政治的前奏和一展抱负的良机。而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一系列决议,从总体原则上接近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民盟政纲,无疑又给他们以莫大的鼓舞,他们自觉地卷入政治的旋涡之中,期待着影响中国政治与时下政局的发展。与此同时,战后美国对中国自由主义者所寄予的厚望,特别是马歇尔在离华前发表的声明中曾预言:“此种问题之解决,自余视之,须使政府中及各小群之自由分子获得领导权,此种人物颇为优秀,唯无政治权力以运用其控制力量。”在内战连绵、国家面临分裂的紧要关头,无不又予他们以莫大的鼓舞,强化了他们作为另类政治力量左右中国政局的愿望。 不过,由于上述歧见,出于对国民党“党治国家”政治体制腐败衰朽以及对民主诉求压抑的不满,一度与政府当局合作的体制外自由分子开始与政府当局分道扬镳。1945年8月,民盟全国临时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自由独立的民主国家。”② 同年12月成立的民主建国会的纲领也彰显出近似的意蕴③。很是明显,体制外自由分子的意图就是要使中国成为一自由主义国家。然而,与共产党对自由分子采取既批评又团结的策略相反,国民党却是以镇压、取缔与限制诸措施来作为回应,从而使得体制外的自由分子与政府当局是渐行渐远,倾向共产党成为不可遏止之势。 与前者不同的是,由于更多地在情感上与蒋介石及国民党政权捆绑在一起,体制内自由分子则似乎更倾向于在认同国民党政权的前提下,通过组建“自由主义内阁”或政党的方式,实现中国政治的重新整合。早在1947年2月,蒋廷黻就为疗治国民党的顽疾开出三剂药方:一是国民党竭力吸收开明分子,改弦更辙;二是开明分子另组社会主义政党;三是苏联式的共产革命。④ 不难判断,与此时《观察》主编储安平心态一样,作为国民党政权中之一员,“苏联式的共产革命”与他及他所代表的一批人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及时下政治立场是格格不入,自然也就断难接受。至于其他途径,则正是他们迫切期望且认为势在必行的。也就在这一年,他与滞留在美的胡适都曾有组党的想念。罗敦伟也曾致函敦请胡出山领导一般人士,成立中国第二大党,以建构西方式的民主政制。⑤ 不过,这一念想的付诸行动还是在国民政府举行首届总统选举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