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邵洵美的关系,我们更直接、也更容易了解鲁迅的言辞和态度,对邵洵美的反应知之甚少。他们两人身处同一时代——1928-1936、同一地方——上海,但年龄差距较大,鲁迅(1881-1936)长邵洵美(1906-1968)25岁。他们同属浙江人:鲁迅是绍兴人;邵洵美祖籍余姚,生于上海。两人同城而居,同处文界,并无多少直接交往,但打过一些笔战。两人的关联始于1928年,矛盾集中爆发于1933年,是年鲁迅53岁,邵洵美28岁,之后延续了三年,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以后,还有余波泛起。 在鲁迅生前及逝后,邵洵美在自己办的刊物——《狮吼》半月刊复活号、《论语》、《人言》①、《十日谈》上发表文章,或明或暗地批评鲁迅。两人的矛盾,还涉及与邵洵美一起办刊的林语堂、章克标,以及邵洵美的好友徐志摩。两人何以会产生矛盾?这些矛盾的来龙去脉又如何?本文试作一点探讨,借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坛。 回溯历史,邵洵美和鲁迅的“来往”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初入文坛,调侃鲁迅(1928);二、“文人无行”之争(1933);三、《人言》擅自发表鲁迅的日文文章(1934);四、沉寂之后的鸣响:邵洵美的回应(1935-1936)。 一、初入文坛,调侃鲁迅 1928年是邵洵美踏入文坛的第一个年头,他开办金屋书店,同时编辑《狮吼》半月刊复活号。在《狮吼》12期(1928.12.16)他以笔名浩文发表了短篇小说《绍兴人》,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作家罗先生正是以鲁迅为原型。小说开头这样写道: 他真是绍兴人!他满脸是大花雕的色彩,是一种深黄与深红的混合质;他的两只眼睛张开的时候,是两只三角,闭拢的时候,是两个“人”字;他的鼻子比一般苏州人则高,比一般广东人则低;两笔胡须,好像真是拿墨来画在他上唇的左右的,看他虽然一壁说话,一壁时常把右手来捋著,但胡须的地位却一些不见有什么变动。总之,我们一站到他的边上,我们便好像已到了绍兴。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条烂泥浆和着大石块塑成的不满七八尺开阔的大街,两旁是钱庄,酒家,旱烟店,咸鱼摊。 ……在这二十年中,他去过了一次日本,做过了几篇小说,翻译过了几本散文,教过了几年书,末了是被他的许多门下尊为中国的第一等文学家。 真是不容易,有像他一般多的门下,少说则一千左右,多说则半万出头,有这许多的门下,便是说,他的著作,便有这许多的读者,也便是说,他的书籍便有这许多的销路。有这许多的销路,他还不是第一等的文学家吗? 文学家是要做文章的,他今天一早起来便做文章:他要做一篇给自己编辑的月刊(引者按:指《奔流》月刊),他要做一篇给自己编辑的周刊(引者按:应指《朝华》周刊),他要做一篇骂回某君批评他的文章,他还要译一些日本人的研究俄罗斯的文学的文章。 上文足以表明罗先生的原型是鲁迅。短篇小说《绍兴人》的情节很简单,讲述罗先生几年前在中学教过的一个学生来拜访他,当年他常批评这个学生文章不通。不料这个学生中学毕业后,去南洋不满一个月,回国后在刊物上频频发表文章。在最近一本近代文艺史中,学生的名字竟和罗先生的名字同时出现。罗先生听学生讲完这些事,羞怒不已,小说遂于此结束: 罗先生听到这里,浑身渐渐地热起来,眼前似乎起了一层雾,只觉得有个极大的鄙屑他而又取笑他的脸在前面动摇,耳旁是高高低低的声浪,头也晕了。在朦胧中他觉得自己站起身来送着他的学生出去。 清醒过来的时候,他只见他上半天做的文章已撕碎了掷了一地,他以前创作与翻译的书上都涂满了墨杠子,恨恨地自己敲着胳膊喊道: “我要忏悔……” 半个月以后报纸上登着罗先生的新作的广告。那广告文中写着: “罗先生是绍兴人……” 小说反映了罗先生在文坛的地位——“被他的许多门下尊为中国的第一等文学家”,作者嘲笑罗先生气量小、自私。写这篇小说时,邵洵美22岁,还是文坛上名不见经传的晚生后辈,就敢与一年前(1927年10月)刚从广州迁往上海,享有盛誉的作家、教授、学者、自由撰稿人——鲁迅开起玩笑。不知《狮吼》上这篇小说,鲁迅是否看过或者听说。 1929年初,邵洵美办《金屋月刊》,取代原来的《狮吼》半月刊复活号,编辑者为邵洵美和章克标。在《金屋月刊》上,章克标以笔名K.S发表《要做一篇鲁迅论的话》(载《金屋月刊》2、3期,1929年2、3月),以对话体的形式评论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文章在评论鲁迅的小说之余,不时有冒犯鲁迅的言语,如“鲁迅部下的走狗是极多的,以前的老例,每有一次对他的恶评,他部下便是疯了似的齐抢出来的,真像一个恶狗村。”② 由此可知,1929年上海文坛已有相骂的风气。 二、“文人无行”之争 邵洵美与鲁迅发生明显矛盾,以致鲁迅动辄以“富家女婿”冷嘲热讽邵洵美,是到1933年。当年初,鲁迅和邵洵美共同参加欢迎萧伯纳的活动。据鲁迅1933年2月17日记载: 午后汽车赉蔡先生信来,即乘车赴宋庆龄夫人宅午餐,同席为萧伯纳、伊(伊罗生)、斯沫特列女士、杨杏佛、林语堂、蔡先生、孙夫人,共七人,饭毕照相二枚。同萧、蔡、林、杨往笔社(笔会),约二十分后复回孙宅。绍介木村毅君于萧。傍晚归。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