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O-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9]05-0060-05 新世纪以来,在文学研究领域,与文学有关、曾引起广泛关注的有两个相互关联的话题:文学的“终结”与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文学“终结论”在2000年前后随着一股“终结”热潮兴起,现在已渐沉寂,而关于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命运的话题还在继续着。综合来看,对于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热热闹闹的讨论并未澄清有关疑虑。比如,文学终结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什么造成了文学的终结?在电子媒介兴起的当下,文学的命运会怎样?文学以及文学研究的重点有什么变化?等等。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不言自明,实际上语焉不详。本文将从电子媒介与文学的关系角度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子媒介造成文学终结? “文学的终结”实在不能算是一个新话题。据说,在西方自从文学批评诞生之日起,它就盼望文学死亡;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距今也足有一个半世纪之久了。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图像艺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发出来,对传统的艺术形式(尤其是文学)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各种艺术终结论又纷纷登场。综合分析各种论述,可以发现大致有两类观点:一类是以黑格尔和美国学者阿瑟·丹托为代表的“哲学替代论”,认为艺术缘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将“自我否定”并最终走向哲学;一类是以德里达等学者为代表的“媒介决定论”,认为由于现代传媒的冲击,艺术将走向它的没落。我们就从后一个角度谈起。 出现在印刷之后的每一种新的媒介的兴起都会引起悲观主义者对于纸质读物命运的担忧。1894年,美国的《斯克里布纳杂志》发表了一篇哀叹广播出现后纸质读物将要消亡的文章。作者说:印刷“这个被里瓦洛尔伯爵称作思想的大炮的事物,这个被卢梭称为是上帝的恩赐的事物,这个改变欧洲命运的事物,这个1436年以来通过纸质读物和报纸统治人们思想的事物”,“生存受到了最近发明的各种能发出生硬的设备的威胁”。①在上个世纪,电子媒介——包括电影、电视、网络等兴起之后,同样有人从艺术赖以存在的媒介的角度对艺术(主要是依赖印刷和文字的艺术)的未来做出预测。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F·W·兰卡斯特就曾预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印刷型出版物将被电子出版物所取代,未来社会将成为“无纸社会”②。德里达的观点与此相类似。他认为:“……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③我国也有学者认为,电影将成为文学的“终结者”,因为电影是动态影像的艺术,能够给受众带来比文学强烈得多的直观快感。当电影不仅仅满足于谋求基于自身形式特质的自主性,并进入传统上为文学独占的领域的时候,就必将会带来一场意义深远的艺术革命。 单纯从这些表述看,似乎文学真的是已经穷途末路、无处安身了。实际上并不能这样从字面上去理解。一种新事物的兴起势必会对相关事物和领域产生影响。电信技术、电子媒介的兴起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文学受其影响并不为怪。只不过,在常识反应层面上,“文学终结论”的论断是过于武断和粗暴了,而在学理层次上,也是一个过于笼统和简单化的论题。当年美国批评家希利斯·米勒2001年在《文学评论》上发表《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之后,在中国文学研究界引起了广泛争论。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可以理解,当时之所以会有出乎意料的强烈反应,除了其中的误读成分外,与论题本身的简单化不无关系。 每种媒介都既有优点也有缺陷,所以我们看到了自历史到现在,印刷、广播、电视、网络呈现出多种媒介并存的局面。不能想象,至少是在现在,哪种媒介会独霸天下。因此,说在电子媒介兴起之后,文学会被“终结”只是一种比喻性说法,并不意味着文学的真正“死亡”,而是边缘化。这种边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印刷文学失去中心地位,走向边缘;二是文学创作不再独立,而是要与新的媒介合作。所以,先前热热闹闹的“文学终结论”可以看作是熟悉或习惯传统文学形式的文学研究者对于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命运转折的一声意义复杂的叹惜。其意义在于提醒我们,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电子媒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造了文学的形态和本质。 二、电子媒介的“阿卡琉斯”之踵 对于电子媒介已经影响和改变了文学形态和本质这样的事实,无论是毫不妥协地坚持文学神圣和不可侵犯,还是旗帜鲜明地断言文学终结,都不符合事实本身,也有违科学的研究态度。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冷静深入地分析电子媒介在什么程度上并以何种方式影响和改造了文学;二是客观全面地梳理在电子媒介一统天下的形势下,文学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关于前者已经有不少探讨,这里我们将侧重于后者,即在电子媒介冲击下,文学的生存空间及生存方式。当然,这个侧重点是需要以前一点为基础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从分析电子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和改造说起。 关于电子媒介对于文学形态和本质的影响与改造的研究成果数量已经不少,颇有见地和启发性的是金惠敏的《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在该书中,作者从德里达的《明信片》入手,分析了电信技术对全球性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支配性影响,并进而对文学所产生的冲击。作者认为,媒介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趋零距离、图像增殖、球域化。而文学的生命在于“距离”、“深度”和“地域性”。因此,媒介所带来的文学危机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