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9)02-0067-04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政治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改革,而且伴随这些改革的实施,经济、文化乃至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电脑、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将人们带进了一个在社会结构、经济体制、文化形态,以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它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支配性力量的文化,它以其无所不在的形式和无孔不入的方式强而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时代,文化的内涵从精英走向大众,从高雅走向通俗,从狭隘走向宽泛,从神圣的领地走向日常生活,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和规律。而大众文化的产生是和具有现代特征的大众的出现密不可分的。“大众”的出现表明了社会性质以及人们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同时也引起社会结构、价值结构和观念结构的变化。因此,探讨和研究当下的中国文学大众文化不仅具有理论,更有着实践的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构成要素又是什么?当我们走近“大众文化”时,便会感到这是个容易引起歧义性理解的概念,这并不是套用几个引自西方的概念就可以解决的理论问题,然而,对于所有大众文化现象的解读,又都离不开对这个概念本身的正确理解。 实际上,中国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真正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和文化工业相关的大众文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主义得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着个人主义的繁衍,使人们的认同变得更加不稳定。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便成为人们自我和社会认同的重要的参考框架[1](P284-285)。而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结合不仅体现为文化商品市场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商品购买者的行为被大众文化所控制和引导。这样物质消费也就具有了文化的意义,进而成为人们认同的核心,成为左右大众生活方式和观念的一个重要的支配和控制性力量[2](P210)。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大众文化作为当代社会中最广泛和最普及的文化形式,表现出与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生产、技术、都市、媒介、消费、日常生活等直接而广泛的联系。因此,概括地说,“大众文化”就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具有消费化和商业化的性质,而功能是娱乐的,它不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科学技术现象、都市世俗化现象、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消费现象等,商品性、产业性、娱乐性、技术性、流行性是其主要特征,总之,它交融了现代社会中许多重要的因素,因而也成为各种现代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可见,文学的大众化是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根源在于现代性。文学的大众化对繁荣文化市场、满足大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具有积极意义,单纯地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显然已经失去了现实的依据。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文学的消遣、娱乐价值已经被置于第一位,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感性的消费性的文化,在被整合到市场之后已经彻底的商品化了。而大众文学由于其商品属性导致了深度的消失,并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把文学自身的标准给抹杀了,由此可见,我们在看到大众文学对于艺术民主化、对于抚慰大众的心理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也给大众带来虚假的幸福与快乐。总之,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消费文化、大众文化有低俗、粗糙、平庸的一面,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具有为各阶层人士所接受的内在品质;一方面我们要肯定严肃文化艺术具有的独立审美特质,可为大众文化提供艺术支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严肃文化艺术在消费社会时代呈现出的种种不适应现实审美需求的弊病。对于今天来说,对大众文化的是非得失的评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还没有一种文学能够取代大众文学在当下的位置,而且还应该意识到大众文学在现代社会文化结构中的新的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对于大众文学首先要进行准确的定位,过去的美学的批判、意识形态的批判都不能对大众文学进行准确的评价,更不能用精英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它。 二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国进入了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作为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被确立之后,大众文化的规模生产才有了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依据,大众文化也由此相应滑向了快速发展、膨胀扩张的轨道。我们眼前的现实也呈现出新的“风景”,“在如此这般的一幅后现代‘堕落’风情画里,举目便是下流拙劣次货(包装着价廉物亦廉的诗情画意)。……周遭环顾,尽是电视剧集的情态,《读者文摘》的景物,而商品广告、汽车旅店、子夜影院,还有好莱坞的B级影片,再加上每家机场书店都必备的平装本惊险刺激、风流浪漫、名人传奇、离奇凶杀以及科幻诡怪的所谓‘副文学’产品,联手构成了后现代社会的文化世界”[3](P424)。的确,在全球化背景下,大众文化改变的不仅仅是内容,更是一种关系、地位的改变。过去在人们的观念中,文化就是文人和知识分子创造的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带有原创性、超越性和精神性,而审美文化就是纯文学和纯艺术之类的作品,是和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甚至是对立的。但文化的世俗化进程则把文化和审美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全面渗透,造成审美的泛化。所谓高雅的纯审美和纯艺术已经变得通俗化、生活化和实用化,变成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审美和艺术不再仅仅和文学、戏剧、雕塑、绘画相联系,而更和时装、广告、畅销书、流行歌曲、房屋装修、购物中心、城市广场等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