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被称为中国作家中的“异数”,他早期的人生体验,铸就了其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多年来他坚持以“人与自然”为母题进行着现实主义写作。著有长短篇小说几十部,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多项殊荣。小说《神木》被改编成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在第五届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荣获最佳男演员奖等十个奖项,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至此,中国矿工的形象跃到了国际舞台上。 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温德·雍松曾说过:“一个作家的作品,往往反映出他在其人生旅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作为某一首诗或某一个故事的素材。诗人和小说家为了要产生实在的或是对他们而言是实在的真实映象而创作。诗人从寻求灵感的痛苦及思考的旋涡中,发现精确语言的本质,并加以提炼。”①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丧父的刘庆邦,父亲的“历史问题”像阴影一样一直笼罩着他和家人的生活,19年的农村生活记忆,9年的矿区生活,30年的新闻记者生涯,为刘庆邦的创作奠定了面向底层、面对平民的感情基调。刘庆邦用他早期的人生体验,饱蘸着他对底层民众的深情,展示出了底层民众们各异的生活境遇和血泪辛酸史,冷静而深刻地揭示出了人生中的至善与邪恶。 刘庆邦的作品可划分为乡土和矿区两大题材,这两大题材就像两条幽深的隧道分别通向他记忆的深处,一条被他命名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条则沿着相反的方向延伸,被命名为“人与自然的抗争”。前者也可以被称为“证美小说”,如歌颂小人物身上的勤劳、善良等美好品德,赞美人生的不懈追求,歌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表现对人的尊严的维护与坚守等。后者也可以称为“审丑小说”,批判人物的丑恶与残忍、拷问人格与道德,同时又不忘在“丑”中发掘大善与真美。 我个人认为他的第二种题材的作品更具魅力。粗粝的语言、酷烈的人物性格,展现出微妙的人生故事。正如刘庆邦所说:社会从物质匮乏到全面物质化,人的身体成了欲望的盛筵,人对金钱的索取也到了疯狂的程度。刘庆邦对恶的批判穿透了肤浅的肌理层面,刺入到整个社会的骨髓深处,使这些作品具有相当震撼的现实力量。然而他并没有一味地批判“恶”,而是对“恶”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悲悯与体谅,批判中充满了理解和“向善”的期望。 刘庆邦是个会讲故事的作家,创作中显示出更为真实,更为酷烈复杂的风格,一种脱出经典,接近生活本真的原生态。米兰·昆德拉说过:“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而存在并非已经发生的,存在属于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所有人类可能成为的,所有人类做得出来的。小说家画出存在地图,从而发现这样或那样一种人类可能性。”②读过《神木》,你就会更加体会到米兰·昆德拉所谓的“存在的可能性”理论。 1、结构:悬念与冲突叠加,双线索引出出人意料的结局。 布局是《神木》的一个亮点。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描写了两个穷凶极恶、泯灭人性的骗子,先物色好点子(点子是他们的行话,意思是合适的活人),把点子带到地处偏远的小煤窑,在井下害死矿工且制造事故假象,再从窑主那里以点子亲属的名义骗取抚恤金。全文56000字,文章的开始,用了25000多字,将近一半的笔墨来写点子元清平的被害过程,在设置了悬念的同时,让读者明白了谋杀的过程,紧接着又引出下一个“点子”元凤鸣。这一次,宋金明有了犹豫,不知是良心的发现还是什么原因,他一直拖延下手的时机,这更加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吸引着读者期盼的目光。就在作者边陈述这个“小点子”的善良与纯真的本性,读者边猜测这个“小点子”最终会是什么命运的时候,故事转入井下,漆黑中,一门心思只为钱的唐朝阳一镐头砸向同伙宋金明,谁让宋金明挡了他的财路呢!而就在他准备再举起镐头敲向元凤鸣的脑壳时,宋金明挣扎着用镐头砸向唐朝阳,不知所措的元凤鸣拼命向外跑,逃出了漆黑的煤井,转瞬间,听到矿井里有爆炸的声音,两个杀人凶手都埋在了矿井里。读到这里,读者可以大松一口气了,恶的势力被瓦解消除了,善的化身被拯救了,宋金明放弃了最后生还的机会,与唐朝阳同归于尽,也最终完成了他的由恶向善的转化。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作者还有惊奇给读者,宋金明临死前告诉元凤鸣以死者亲属的身份向矿长领取抚恤金,可是,元凤鸣没有这样做,而是说了实话,也就没有得到抚恤金,仅几百元的路费就被矿长打发回家了。读到这里,读者会替元凤鸣惋惜,也会痛骂矿长吃人不吐骨头的嗜血本性。其实,这正是全文的一个点睛之笔,是作者有意留给读者的一种纯真、善良、质朴的回味。 此时,我们可以想通“神木”的由来了:“是大树老得变成神了,在地下埋藏多年,变成神木了。”③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超越于现实之上,那是神的力量,高悬于人的灵魂之上,邪恶终究是要被惩罚的,良善终究是要得到自由的。也许,小说中的宋金明已经预感到了这种神的力量,所以他会不断地跟自己、跟外界斗争,在欲望与人性的泥淖中挣扎,在谋杀了元清平后,他会在回乡之后忐忑不安,甚至心惊肉跳,饱受着惊悚的折磨。尚未泯灭的人性令他感到灵魂的颤抖,而欲望的罗网又笼罩在他的头顶让他难以自拔,就这样,在犹豫间,他内心深处在不停地矛盾冲突;他与被邪恶、贪婪的魔性缠绕的同伴——唐朝阳,也产生了外在的矛盾冲突,两种冲突推进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因此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让读者期待着究竟是否跟上一个点子的结局相同。结局总是出人意料,“凤鸣背着铺盖卷儿和书包,在一道荒路茫茫的土梁上走得很犹豫。既没有找到父亲,又没挣到钱,他不想回家,可不回家又到哪里去呢”?④悲凉与无奈充塞了灰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