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诗学研究 栏目主持人:张桃洲 刘洁岷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2009)01-0005-07 一 1997年9月初,昌耀接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个电话,通知他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准备出访俄罗斯。 10月17日,昌耀出现在了莫斯科的红场和莫斯科作家机构的长条会议桌前。接下来,则是身着黑色风衣的他,在薄雪初降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一幅幅照片:阿芙乐尔巡洋舰上,涅瓦河桥头,阵亡烈士纪念碑广场,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林木枝冠金黄的文化公园和作家故居…… 1990年代中期以后,对于不少的中国人而言,不用说走上一趟毗邻的俄罗斯,就是再远一些的法兰西、英格兰、美利坚,甚或是更远更小的洪都拉斯、毛里求斯,也算不上什么。但对于昌耀来说,这却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大事件。 这个自小就在自己神秘的血液冲动中,自作主张到处闯世界的人;这个17岁时刚从朝鲜战场进入河北荣军学校不久,就表示要“以郭老(郭沫若)为榜样”,怀着作家梦想的人;这个接着就在专业作家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人生代价的人,此时终于以一位中国诗人的身份,出现在了国际文学交流的“圆桌会议”上。因此,这应是他抵达自己人生理想一个最具象征性的标志。 还是在1953年进入河北荣军学校不久,昌耀在寄给其供职于北京中科院历史所的五叔王其榘的明信片上,就有过这样的志向表示:“想主攻俄语,打算将来做些翻译工作。”也就是从此时起,他开始了对于莱蒙托夫、勃洛克,包括侨居苏联的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等大量苏俄诗人作品的悉心阅读。后来的诸多迹象表明,从这个时候起,俄罗斯就已成了昌耀隐秘的精神故乡。 的确,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国度能超过俄罗斯对昌耀的吸引力。它广袤、雄浑、严寒的大地,大地上无垠的山川、河流、森林、草原以及“新垦地”,与昌耀所置身的青海高原,有着最为相近的地理物候特征。在这样的大地上隆起的那种具有史诗感的文学艺术,早在这个1950年代就通过俄罗斯作家们的作品,对昌耀形成了一种美学气质上的召唤。 当然,那更是一个由无数伟大作家艺术家汇聚成灿烂银河星系的俄罗斯。假若由我站在昌耀的视角上看过去,这个灿烂的星系起码可以划分成这样三个系列: 其一,是沙俄时代的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了油画《伏尔加河纤夫》的画家列宾,写出过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的作曲家鲍罗丁。 其二,是“十月革命”稍前至“卫国战争”之后的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高尔基,写出了《铁流》的绥拉莫菲维支,写出了《毁灭》《青年近卫军》的法捷耶夫,写出了《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的肖洛霍夫,写出了清唱剧《森林之歌》和诸多著名交响乐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 其三,与第二类诗人艺术家们生活的年代重合或稍后,但却应该用“斯大林时代和后斯大林时代”来称谓的作家们:布宁、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以及1997年仍活在当世的索尔仁尼琴——他们又是被称作“流亡者”的一群。此外,还有一位时间更晚的流亡诗人,1940年出生于圣彼得堡的布罗斯基。他于1972年被“驱逐出境”,此后一直定居美国。 当然,这远非一个详尽的名单,而只是一个在我看来与昌耀有着重要精神联系,或者应该具有重要精神联系的诗人艺术家的名单。而就是在这样的名单中,先后有5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1933年获奖的布宁,1958年获奖的帕斯捷尔纳克,1965年获奖的肖洛霍夫,1970年获奖的索尔仁尼琴,1987年获奖的布罗斯基。 并且,事情还不仅仅如此,这还是一个点燃了昌耀红色人生理想,曾以穷人的天堂为目标,缔结了昌耀人类大同梦境的俄罗斯。 现在,昌耀来到了这个国度。 或者说,他用大半生的艰难跋涉,回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 二 三个月之后的1998年2月,昌耀在对这次俄罗斯之行经过充分反刍消化之后,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一个中国诗人在俄罗斯》,副题为“灵魂与肉体的浸礼:与俄罗斯暨俄罗斯诗人们的对话”这部作品[1]726。这部作品约8000字,既是昌耀面对这一题材,也是由此引发的他对自己人生和社会理想回顾总结的,一次穷尽性的书写。 就形式而言,这是一篇无法用现成的文体归类,但却可视之为交响乐式的作品。整部作品共分5个部分,《之一:独语》《之二:与俄罗斯的对话》《之三:我们在涅瓦大街狂奔》《之四:与俄罗斯诗人的对话》《之五:独语》。从文体上看,除了居于中间的“之三”是分行排列的诗歌外,两边的其余篇章都是“独语”或“对话”式的诗性散文语体。这样,又使这部作品显示出交响乐式的严谨结构:中间的这段诗歌仿佛一个中轴线,外侧的“之一”和“之五”以作者的“独语”构成一种对称;内侧的“之二”和“之四”以“对话”的形式构成了另一种对称。 这只是就它的形式结构而言,把这部作品视之为交响乐,更因为其中以时政评论所统领的有关历史、山河、人生、社会、现实、理想等广阔场景中,多声部的宏大叙事,以及作者风起云涌的言说语势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