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一种个人化的方式回顾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一些细节,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标题。虽然自觉不是一个狂妄的人,但这个题目仍然有点像是个人回忆录,不是很合自己的身份。我的初衷其实只是想回避在诸如新时期文学三十年这类题目下惯常的历史宏大叙事方式,顺便也是有点厌倦了理论行文的学究做派,此时此刻,很想写得轻松一点。况且,即便是在文学评论的行当里,我也只处在非常边缘的位置,旁观远比介入要多。所以说,我还真是抱着谦虚和随意的心态来谈眼下这个似乎是非常学理、非常严肃、也非常受到关注的话题。下面就言归正传了。 一、手抄本、大批判教我阅读和写作 一九八○年前,在我的概念里是没有所谓文学的。我的意思是说,在一九七六—一九八○年间的高中时期,虽然我也读过中国文学,当然也有外国文学,但我并不知道当下正活着的中国文学,也并不知道我的阅读到底和文学有什么关系。一言以蔽之,我完全没有文学的觉悟,完全没有想过文学这回事。这与后来的“八○后”乃至“九○后”比起来,真是十分的惭愧。大家都知道,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之交,伤痕文学是如何地夺人眼球,而我一个高中生居然闻所未闻,更不要说读过了。现在想来,那时的文学刊物显然还没有进入普通高中的生活和阅读视野,上海的一般中学还依然非常闭塞。当代、当下的文学离我们多么遥远呵。强调这一点是想说明,包括伤痕文学在内的新时期文学的初始风流,其实并未形成后来传说中的全社会风云席卷之势,文学生态的形势仍有其不能覆盖或遮蔽的广阔生活空间——为什么老师、家长都没对我们提过《班主任》、《伤痕》呢?文学的(自觉)阅读并不普遍。 那么,新时期初的高中生(也可以就叫“六○后”吧)比如我,读(过)些什么呢?或者时限再长一点,我的中学(初、高中)时期即“文革”末期至新时期初,读(过)些什么呢?课本不算,大致是三种东西。一是未被禁止的中国当代(五十、六十年代特别是“文革”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比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大刀记》、《敌后武工队》等等,有些后来被视为“四人帮”阴谋文艺的如《西沙之歌》、《虹南作战史》之类,我那时也看得津津有味,对我文学兴趣的生长肯定有过鼓励作用。这些书有的借自学校图书馆,有的是我父亲从单位带回来的。二是民间私下流传的手抄本,如《一双绣花鞋》、《第二次握手》、《梅花党奇案》、《少女的心》等等,我不仅读过,而且也都手抄过。甚至,在高中的最后一学期,因为闲极无聊,我自己也模仿炮制出了一篇三四万字的凶杀小说,名字叫《阿波罗号上的谋杀案》。内容是写阿波罗号游艇上的黑人大副,在环游世界途中,利用职务之便,专门谋杀白人女性游客,并弃尸海中,最后暴露自杀。可惜除了给少数同学和邻居看过外,没人手抄流行过,上了大学后,这处女作的手稿更是不知去向了。三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水浒、三国、西游、红楼等等。这些书我家里都有,还有封神、隋唐、说岳、杨家将之类,我在家都看烂了。有这些书要感谢批林批孔批水浒运动,连带着印了一些古代小说在书店里还有卖的。那时的中学课本里也有古代小说的选段,我因为对内容很熟,上语文课时总是很兴奋地想表现,结果倒是经常冒犯了老师,有次连我的语文课代表也被撤了。 这些书把我的眼睛看坏了。我常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小学四年级时就开始近视眼要戴眼镜了。我至今都有点奇怪的是,当时除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外,没有读过其他外国文学作品的记忆。应该不会的呀。后来有人常常说,“文革”期间可以读鲁迅的书,但我恰恰一点也没读过,甚至不记得语文课本里是否有鲁迅的作品。 我的小学到中学,前大半段是在“文革”时期。“文革”的少年读书经历对我有什么影响呢?我以为最大的影响是让我学会了阅读和写作。按照那时一般中小学生的理解力,特别是在情节和写法上颇为另类的手抄本,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读书快感,并且暗暗地引导我走上了文学阅读的轨道。手抄本让我知道了在被允许阅读的书本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秘密的文字世界,这个秘密的文字世界与我有关,许多手抄本就是经我的手又流传出去的,我是这个秘密文字世界的成员。可以肯定地说,对于手抄本的痴迷经历,帮助我日后几乎没有障碍地进入了正式的文学阅读门槛,减少了进入大学文学专业阅读的最初可能产生的不适。至于我最初的写作训练,除了手抄本的影响,还可追溯到小学时的大批判运动。 我的小学时代是一九六○年代末到一九七○年代前期,正是各种批判运动如家常便饭的时候。说来可笑,那时的批判运动连小学生也必须全部加入,方式也是开批判会和写大批判文章。完全是出于偶然,因为我在一篇大批判文章里抄进去一段马克思的话,这段话也是从别的批判文章里抄来的,班主任老师见了立刻发现了我与其他同学的不同,如获至宝,推荐我在全校大批判会议上发言。这对我的虚荣心真是莫大的鼓励。我对写文章有了兴趣和信心,而且我也悟到了文章中嵌入名人名句的写作窍门——正如有人喜欢在学术论文中掉书袋以炫示博学和深奥。因为我的文章被老师看重,班里女生开始频频向我示好,我也为博取她们的欢心,答应为她们的作文作业捉笔代劳。有一次居然我代写的三篇作文都同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要知道这可是三篇同题却不同写法的作文,算是达到了我小学作文境界的巅峰了。如果这样的大批判文章一直继续下去的话,文风定型,以后要改也来不及了。好在上中学后不久,我进入了手抄本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在最初的文学意义上提升了我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我是从手抄本走进文学、走进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手抄本的文学价值后来也不断得到了验证,一九九○年代以后,《第二次握手》等有过几次重印出版,《一双绣花鞋》等也被改编为电视剧播出了。可能有点牵强,当年的手抄本流行起到了如今天的网络作品的传播效果。时代变了,期间相差近三十年。空间政治也完全不一样了,手抄本无疑是非法的,查到即被没收;网上写作却是今天的时髦。即便文学的观念和界限都有些暧昧,但文学传播的形式自有其万变不离其宗的个性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