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是在一代代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不断展开和呈现的历史性审美存在,是实在本体和关系本体的复合体①。从接受的角度看,文学经典是动态的。一代有一代的经典,每个人心目中也有各自认可的经典篇章,即便是同一首经典作品,在不同读者的理解下也具有不同的意义。但文学经典也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它同时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遗留物,具有稳定性。原创性、典范性、内涵丰富性和无限可读性是文学经典基本的文本特征。文学经典毫无疑问是一个实体存在,这就使得我们以一定的方法确认经典名篇成为可能。 本文尝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与宋词接受传播相关的一系列数据,得出宋词经典名篇排行榜,以寻找并证实宋词经典名篇,进而探讨宋词经典排行榜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 一 数据选择 文学经典的生成过程,是不同历史条件下众多读者对作品不断接受的过程。经过一代代读者的选择性接受,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宋词就会成为经典名篇。通过对历代宋词主要传播接受方式及其相应的传存文字资料的考察,应该是揭示宋词经典名篇生成的有效方式。 纵观宋词千年以来的传播接受历程,词人词作主要依赖于以下方式让受众接受与阐释:口头的演唱吟咏,散见于各地的题壁、石刻,印刷的各种文本资料,信息时代互联网上的超文本。其中,口头的吟咏演唱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存留下来的最多只是只言片语的记载,因此,它虽然曾经是宋词生命力得以延展的重要方式,却因缺乏物质性记载材料而难以考察。有关题壁和石刻资料,虽然蕴藏着丰富的传播信息,但其存传分布的零散性,既让普通受众无缘接触,也不便于归类统计。因此,最具考察价值的是广泛流传的各种印刷文本资料以及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生活的网络超文本。当然,印刷的文本资料也名目繁多,汇集作品的就有类书、总集、别集等,记载有关传播接受轶事和评点的又有各种词话、笔记等等。限于人力,本文仅选择几种最富影响效应、具有可考性的资料来探寻宋词经典的生成。 我们选择的历代主要选本的选词情况、历代关于宋词的评点情况、历代词人唱和宋词的情况、现当代对宋词的有关研究论文、当代互联网超文本链接所能链接到的有关宋词的文章等五项数据指标,都具有可考性,都是后世接受者对宋词的选择性接受。受众的自主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词选、评点、追和、研究和超文本等传播接受方式,宋词的生命力得以不断延伸。而评、和、选以及各类研究,又都受制于各自的时代环境和历史条件。也就是说,这几项指标综合了经典生成机制中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 具体来说,作为总集中的一种,选本的功能在于衡鉴文章,删汰繁芜,彰显菁华。中国古代绝大多数诗文作品,都是经过选本的选择后才为一般读者所熟悉和认同的。“经典的权威主要不是来自系统的说明,而是来自编辑时独具慧眼的选择。”② 评点,一方面是精英读者在与作品视界融合的过程中审美心灵活动的记录,作品的丰富内涵逐渐得以发掘与显现,甚至扩容,另一方面又会在一定范围内对读者认同、评判作品的价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选家的选择。20世纪的研究论著则可视为古代评点在当代的延续,它改变的只是行文的方式,究其实质仍是精英读者对作品的选择性接受,其功能表现和历代评点相似。至于唱和,是古代文人圈中一种较常见的创作互动方式,被唱和的词作往往以其艺术方面的典范性或情感方面的共鸣性引发拟和者的唱和冲动。唱和,尤其是追和,体现出文人创作接受方面的自主性,也理所当然地会扩大原作的影响效应。当代互联网超文本链接到的有关宋词的文章,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影响读者接受宋词的新的传播媒介。 由此可见,历代选本、评点、唱和、20世纪以来的研究以及互联网上超文本链接的文章,实际上就是具体的历史文化条件下读者对作品选择性接受的文献呈现。它们是宋词经典化最具可考性的资料。因此,从经典作为一个对象性的存在、作为实在本体和关系本体的统一体来看,我们通过对以上几类数据的考察来确认宋词经典的方式是有合理性、可行性和客观性的。 二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予以统计分析。 1.历代词选。本文选取宋元明清以来有代表性的词选(包括词谱)107种,其中宋代选本4种,明代选本22种,清代选本21种,20世纪以来的各种词选和作为高校教材的文学作品选60种(详目本文从略),用以统计每首词作在不同时代的入选次数,计算各首词作的入选率,根据词作入选率的高低判断其影响力的大小强弱。 需要指出的是,金元二代没有独立的选本纳入本文的统计范围。金元之间有以下几种词选:金代元好问编选的《中州乐府》一卷,元代凤林书院辑录的《精选名儒草堂诗余》三卷、周南瑞《天下同文》一卷、彭致中《鸣鹤余音》九卷。这些词选,除《精选名儒草堂诗余》收录了文天祥、邓剡等宋末词人词作以外,其余都是金元二代的断代词选,对于考察宋代经典词作不具意义。 2.历代唱和。本文统计的唱和词,来源于以下各书所收录的唱和宋人之作: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中华书局1977年版);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全明词》(中华书局2004年版);周明初、叶晔《全明词补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委员会编《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通过对以上总集中唱和宋人词作数量的统计分析,考察宋代词人词作对历代文人词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