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08)06-0001-06 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它融贯于传统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之中,对世界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邹昌林指出:“在中国,判别文明的标志,不是文字,而是成熟的礼仪。由于这种成熟的礼仪,使古礼成了一个完整的表意系统。中国的文明,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表意系统上的。我们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因为中国有着这种举世无双的礼文化系统。”① “礼行乐奏”、“礼备乐举”、“乐备礼隆”、“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乐”是“礼”不可或缺的“配合”。《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② 引申来理解,就是说“礼”的功能在构建秩序,“乐”的目的在创造和谐。没有“序”的人群是野蛮的、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 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史,自《诗经》雅颂、楚辞《九歌》始,历朝历代的雅乐乐章以及与郊祀、朝会、祠祭、岁时节日等等仪式相关的各体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本文将凡是用于礼仪与以反映“礼乐”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文学作品,统称作“礼乐文学”,并选取宋代礼乐文学为范例进行阐述。 一 礼乐文学是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宋代文化的地位,陈寅恪曾作过充分肯定:“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③ 宋代文化的影响,严复则谓:“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④ 这些论断均为当世所认同。细思其“造极”成就与深远影响,核心即在于礼乐文化的重建与践行。 宋代制礼作乐的活动在历朝历代中显得尤为热烈。就“礼”的规范而言,不但朝廷有各种“礼”,而且学校有“学礼”,家庭有“家礼”。就撰修礼书看,不但官修,而且私家自制。黄侃《礼学略说》所举“卓跞殊特”者,宋代的即有多部:聂崇义《三礼图集注》、王安石《周礼新义》、陈祥道《礼书》、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朱熹《仪礼经传通解》、李如圭《仪礼集释》、杨复《仪礼图》、卫湜《礼记集说》⑤。《宋史·艺文志一》著录礼类著作一百十三部,宋人的有一百○一部。专门规范仪制之书,尚有《开宝通礼》二百卷、《通礼义纂》一百卷、《礼阁新编》、《太常因革礼》等。“宦学事师,非礼不亲。”⑥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专立“学礼”⑦,规范了师生的修学、讲学以至日常起居、师生坐次安排、问答礼节等等,而祭奠先圣先师的“释奠”、“释菜”之礼,正如朱熹所言,起到了“正道脉而定所宗”的积极作用,有着深入人心的社会效果。家礼是自家之事,但也是顺和民俗,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础。当时为“荐绅之家争相传写”者有司马光《温公书仪》,发挥着“崇化导民”现实指导作用的是朱熹的《家礼》。 同制礼相联系,雅乐建设在宋代也开展得轰轰烈烈。从宋太祖开国到宋徽宗大晟乐府设置,一百五十多年,仅乐律理论问题,不仅皇帝、朝臣、宫廷乐律家反复争论,而且在野文士也是积极参与。先后试用了“王朴律”、“和岘律”、“李照律”、“阮逸胡瑗律”、“杨杰刘几律”、“范镇律”、“魏汉津律”,音高标准就改变了六次。议乐活动频繁,文士有关礼乐的言论丰富多彩,如张方平《礼乐论》、《乐者天地之命论》,范镇《论乐疏》、《与司马温公论乐书》(共十四书),苏洵《乐论》,曾公亮《议李照所定乐奏》,宋祁《议乐疏》,周敦颐《通书》有《礼乐》一章,《乐》上、中、下三章,陈襄《论乐札子》,司马光《与范景仁论乐书》(共十书),张载《乐器篇》,沈括《与蔡内翰论乐书》、《与张舍人论乐书》、《与孙侍讲论乐书》,直到南宋姜夔《大乐议》,实难一一列举。“言乐”的热潮,范镇的感叹是一个缩影:“仁宗皇帝好雅乐,又严天地宗庙祭祀之事及崇奉神御,故中外言乐者不可胜计,置局而修制亦屡焉,其费不赀。……好雅乐祭祀之事,人争以雅乐祭祀之事奉之,未必皆得其当,然好之终身不衰不害也。”⑧ 余英时指出:“宋代的‘士’不但以文化主体自居,而且也发展了高度的政治主体意识,‘以天下为己任’便是其最显著的标帜。”⑨ 在宋代文士看来,参预制礼作乐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他们不可或缺的活动,若“生其时,为儒冠,而不能薄颂仁圣之业,亦负笑于樵夫尔”⑩。描绘大典场景,表达治世愿望,歌颂礼乐文明,弘扬古代诗乐传统,更是他们神圣的“职责”(11)。 宋代礼乐文学作品数量浩繁,众体兼备,兹择举数例,以见一斑。(一)《宋史·乐志》共十七卷,乐章有十卷,共计1689首。《宋会要辑稿》与《宋会要辑稿补编》乐部录乐章805首(12)。除去重复,宋代乐章今见者即有1700首之多,约为《旧唐书·音乐志》所录唐代乐章的四倍(13)。(二)南宋绍熙年间魏齐贤、叶棻编著《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录贺表、贺牋约249篇,贺启约778篇,乐语100多篇。(三)《全宋诗》中反映各类典礼的诗作,仅郊庙祭典一类,即佳篇叠出,如王禹偁《南郊大礼诗》十首、欧阳修《明堂庆成》、韩琦《袷享庆成五言二十韵》、苏颂《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刘攽《郊祀庆成诗》、苏辙《郊祀庆成》、秦观《进南郊庆成诗》、周紫芝《郊祀纪事十首》、张纲《郊祀庆成用坚韵》、史浩《进明堂庆成诗》、周麟之《郊祀庆成》、杨万里《明堂庆成二十韵》、杨冠卿《祀明堂》、王炎《郊祀庆成诗》、杨简《明堂礼成诗》、姜夔《郊祀后景灵宫恭谢纪事》、徐鹿卿《明堂庆成颂》、白玉蟾《明堂礼成》、程元凤《明堂大礼庆成诗》、武衍《岁在丁亥郊礼成皇帝登门肆赦獾睹盛典恭成口号》、王义山《郊坛奏告礼成口号》、陈杰《元日南郊庆成》、马廷鸾《恭进明堂大礼庆成诗》、周密《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文天祥《明堂庆成诗》等等。(四)《全宋词》、《全宋词补辑》中与礼仪相关的词,约3600多首,仅祝寿一项即有2300多首(14)。(五)宋人别集中,有关朝廷礼仪盛典的大赋,如王禹偁《藉田赋》、丁谓《大酺赋》、刘筠《大蒐赋》、杨亿《天禧观礼赋》、范仲淹《明堂赋》、范镇《大报天赋》、刘弇《元符南郊大礼赋》、李处权《拟进南郊大礼庆成赋》等等,均为名作,至如祈雨、祷晴、祈雪、谢雪、祷湫一类谒庙、祠祭、祈请、告谢之文,更是不胜枚举,令人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