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学校的发展中,学科建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在高校发展中,几乎都提出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主线。高校对学科的认识和对学科建设内涵正逐步深入。但就学科建设这个主题,仍还存有很大的争论。有人批评学校只重视重点学科,对一般的学科关注不够,甚至把学科建设简单地看成重点学科的申报或者博士点硕士点的申报,学科建设就是围绕冲击或者保住各级重点学科做文章;也有人认为学校只重视“平台”和“基地”建设,对一般的基础学科重视不够,只是不断地提出建设一些新的平台和院系。这种冲动在有些高校表现得尤其强烈。其次,当前国家要求北大、清华、复旦等一批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显然,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最根本的基础,没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围绕这两个基点我想谈两方面问题,一是关于什么是学科、如何进行学科建设;二是根据对学科的认识,谈谈学科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一、学科发展要遵循其诞生、成长及消亡的规律 1.学科是一种范式,主要为方便教学而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上,人们对“学科”已有许多研究。把人类知识划分为学科的一个重要动力是出于教学上的考虑。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为了便于教学,人们不得不将人类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分类,由此就产生了学科的概念。“学科”的主要含义是指“按教学和训练所定义的知识的分类”,即把知识条理化。从教学的角度看,学生学习某门学科知识,就是在所谓的“学科”框架里来学习其“范式”。学科的划分具有共同的基础知识和工作范式,同时又常常带有强烈的人为因素、时代特征和社会因素。因此,不要过分地固定地看待一个学科,不要以为存在一个院系就一定代表了一个学科,或者一个学科就一定属于某个院系。一个学科的内涵可以分属于不同的院系,许多院系的存在往往是历史原因所致。学科的划分除按照教学规律的要求外,同时还有很多判断标准。尽管世界上存在着多个体系来讨论怎么划分学科,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学科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在这个层次结构里,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有着本质的差别,基础学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学科间的关系通常有Inter-disciplinary(学科间)、Multi-disciplinary(交叉学科)和Cross-disciplinary(多学科)。 2.学科有其诞生和发展规律 学科是一种范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范式是会改变的。社会的重大需求致使知识被不断重新条理化,一些新学科产生了,而一些学科则走向消亡。原有的学科范式和架构不适应新的形势,就要发生嬗变。除一些类似数学、物理等硬科学,学科都会经历一个形成——发展——消亡的过程。用“消亡”而不用“死亡”,是因为“消亡”的学科将以另一种形式得以重生、嬗变(trans-mutation),或者原属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经过组合形成新的学科。因此,一所大学的某个重点优势学科从种种迹象看已经接近消亡,如果还不思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尽管在短期内这个学科通过进一步投入仍可能显示出优势地位,但从长远看反而会阻碍学校学术的发展。 科学发展的前沿不断拓展,催生新兴学科的诞生。某些“软学科”因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学和研究如果仅仅是以保住原有学科为目的,或者因为个别学者为了保持自己的“学术领地”欲望而形成“学科”,那么我们对知识进行合理分类和学术研究的目的就被异化了。芝加哥大学前校长金伯顿(Lawrence Alpheus Kimpton,1961-1968)曾说过:“任何形式的学术结构都不可能长久地满足我校的梦想与期望”。一所学校的学科要随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一定的调整,调整一方面是整个学术前沿的拓宽,另一方面就是适应社会的重大需求。对此,大学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新学科诞生是学者们对自然、社会和科学规律的新探索和认识的结晶,一个新学科形成的标志在于围绕核心问题形成的基本范式。一流的学科往往就是围绕着一个重大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成果,开创新的学科领域。 总之,若按照T.Kuhn的定义,当新学科形成了其特有的学科“范式”和一些“学科基质”,我们认为学科雏形就形成了。如果过分因为个人的喜好而设立很多“新”学科,这对学科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3.学科划分的局限性 学科的划分除具有科学的、学理上的合理性的规范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恰如俞吾金教授所指出的,在很多情况下,“学科的概念是一种人为嵌入的结构。”因此,学科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为性和随意性。 学科的划分对教学技术有积极意义,但对教育而言也存在负面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科的划分让更多的人在其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学习这一学科专门的思维范式,从而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能力。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知识在大学被院系、学科分割后,使一个个本来相互联通性很好的模块被打破,使原本完整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被割裂,现在我们提倡通识教育的内涵,就是为了降低这种负面效应。国外曾经有人提出两条教育诫律:第一,不要设置过多的学科,尤其是不能盲目地设立过多的学科“空壳”。在我国高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学校的学科就是空壳子,里面实质性内容并不多,为了增加教学工作量,有的教师甚至组合了许多荒唐的课程。第二,“凡是所教授的东西,一定要教得透彻,使得这些概念变成学生自己的概念,且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概念,使他能够理解生活中的事件,作出判断,从中体验到发现的愉快。”我们尤其要认识到,如果把研究领域圈得越来越窄,把学科分得越来越细,这种学科“分家”、单科独进的局面,对一所研究型大学,一所旨在培养领袖人才的大学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培养某一方面的专才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