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促成核心价值观内化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代目标。当前形势下,大学生价值教育的现实效应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日益受到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实现路径和机制,提倡价值教育要改变思路,“扬弃”价值教育的机械性,促成大学生从强制性价值认同和教化性价值认同转向生成性价值认同,即主体在实践中自觉能动地建构生成的价值认同[1]。在有机整合理论中,研究者把人的基本需要和动机通过认知作用联系起来,从真实人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动机。笔者认为,该理论关于外部动机内化的相关研究为促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有机整合理论简介 有机整合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子理论。该理论认为,面对一件与个体完全无关的事情,个体的行为开始于一种无动机状态,个体可能做出行为也可能不做出行为,即使做出行为,其卷入程度几乎为零,这种行为被命名为“去动机性”行为。在去动机性行为中,个体感觉不到胜任感,也不急于了解行为的后果。“去动机性”的另一个极端是内部动机。在内部动机驱动下,行为是高度自主的,个体能在行动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相对于去动机性行为和内部动机行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外部动机驱动的行为。因此,有机整合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一个由两个极端构成的动机内化连续体。 有机整合理论进一步揭示,在动机内化连续体的一端,个体的行为受内部动机引导和调节[2],奖励随着行为的产生而同时得到满足;在另一端,行为和奖励互相分离,即个体在行为过程中无法体验满足感,其行为只有在目的达到之后才能得到奖励。在两个极端的中间,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外部动机的引导和调节。[3]研究者认为,根据个体在行动时候感受到的自主性的不同,存在四种不同整合程度的外部动机调节形式,即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 具体来说,外在调节是自主性最少、水平最低的调节形式,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得到外部的奖励或避免惩罚。如部分高校实施早读制度,有一部分大学生内心抗拒,但为了避免受到来自校方的纪律处罚仍按要求参加自习。内摄调节,指个体为了摆脱内心的焦虑或愧疚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而采取行动,行为部分而非全部为个体所接受,其行为压力来自个体的内部。如有人捡到东西主动归还失主,是因为害怕受到良心的谴责;某些学生刻苦学习,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很重要,而仅仅是为了向他人表明自己的能力。认同调节,指个体由于认识到某种行为的重要价值,将它作为自我的一部分来接受,从而实施某种行为。如一个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意识到学习英语非常重要,就会非常努力地去学习英语。整合调节,是一种完全内化的外部动机作用形式,主体不仅认同某种行为的重要价值,并把它纳入了自我信念的一部分,从而自主地实施某种行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行为才是自我决定的。 二、个体行为动机整合调节的内化机制 个体的外部动机如何实现整合调节是有机整合理论研究者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认为,外部动机能否实现整合调节,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的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等三种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 胜任感对动机整合调节的影响。胜任感指个体有效处理环境的内部需求,个体努力去控制结果,并体验有效性,知道可以导致结果的途径并相信自己能够影响这些途径,以达到有效的结果。当个体感觉到自己能够做到被社会认可的行为时,他们更加倾向于接受这些行为。有机整合理论认为,支持个体的胜任感有利于外部行为动机的内化。 归属感对动机整合调节的影响。归属感指的是个体具有与他人互动,联系并体验他人关心的倾向。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事情都要涉及到他人,归属感的需求使我们的行为常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归属感诉求的满足又常常使得许多外部要求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欲求。 自主感对动机整合调节的影响。自主感指的是个体希望自己是事件原因的主体,感到做事是自愿的,行为与他们整合的自我感觉(如兴趣和价值)相吻合,并尽全力来做事。这里强调创设一种自主支持的环境,让个体在行动的时候感到一种期望感和机会感,行为主体充分体验自主选择和自主决定。 三、有机整合理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是促成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即让大学生在各种干预力量的影响下,把外在的价值规范转化为主体内部信念的一部分,内化的价值能够促使他们自主地作出价值行为。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先了解并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实现机制,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有效地促成这种转化。而有机整合理论关于个体外部动机内化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外部动机内化的角度探究价值观的内化机制及实现路径。 (一)以大学生现有的价值内化层次为教育的生长点 根据有机整合理论,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内化会出现几种不同程度的整合,对行为起到不同层次的调节作用。教育者首先要清楚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群体特征,他们普遍处于哪个内化层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家庭背景会有怎样的差异,并深入探究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哪些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 1.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调节。指的是大学生为了得到某种奖励或为了避免某种惩罚而做出价值行为,其价值行为受到行为结果的直接影响。该价值观所引导的行为的心理卷入程度非常低,其稳定性和持续性也是有限的。对于处于这一层次的大学生来说,外部的奖励或惩罚的增强会进一步地强化这一机制,因此,教育者要创设适当的教育情境,弱化外部的强化机制,引导大学生价值澄清,着力于让学生理解并领会一些核心价值观与自我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