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9)04-0001-04 “研究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认识主要彰显于19世纪的德国大学。到19世纪末,这种认识传播至世界各国,并得到普遍认可。”[1]145自那时以来,科学研究逐渐成为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活动。大学中的科学研究与社会上的其他研究机构(如企业的研究所、独立的科研机构等)的科学研究的最大区别或许在于,大学的科学研究不仅担负着发现知识的重要使命,而且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的今天,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一、科学研究活动之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大学中的研究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和教学、培养人才紧密关联的。19世纪初期在创立柏林大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洪堡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大学理念。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仅体现在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研究成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体现为教学过程即研究过程,教学成为促进研究的一种手段。 研究与教学统一的理念不仅规定了教授的作用,而且意指教学活动必须与研究紧密结合,并且直接建立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之基础上。大学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活动,并将从研究活动中获得的见解与成果直接用于教学。更进一步明确地说,开展其成果能够在教育中立刻发挥作用的研究活动,这是大学教师的义务。[2] 将研究引入教学,通过研究培养人才,这为当时陷入困境的欧洲大学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改革的德国大学引领了大学近代化的潮流。“到19世纪70年代左右为止,全世界能够训练学生从事科学、学术研究的机构,实际上唯有德国的大学。”[1]3319世纪的德国大学在培养学术创新人才方面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例如在诺贝尔奖颁发的头30年内,德国科学家获奖人数占全部获奖者的30%;获得物理学奖的34位科学家中,有14位经过德国大学的培养与深造。 虽然现代大学所要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已经超出了19世纪德国大学培养的学术创新型人才的范围,但是各类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研究”特征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创新活动总是以研究为基础,或者说创新本质上即是一种研究。那么,研究活动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究竟具有哪些意义呢? 首先,研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对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创新意识是与创新有关的一切思维与活动的起点。它是指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机制,是创造的愿望、意图等思想观念。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3]85因此,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何谓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实质就是问题意识。人们在创新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不解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便是问题意识。[3]86 这种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正是可以通过研究活动进行的,或者说研究活动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因为如众所周知,研究活动始于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正是问题才激励我们去学习,去发展我们的知识,去实验,去观察。”[4]因此通过研究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研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方法。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譬如巴甫洛甫就说过关于方法的这样一段名言:“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5]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发展是如此,对于研究活动来说同样必须,它就像我们常说的是“过河的桥或船”。那么,如何学习研究方法、掌握研究方法、特别是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或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研究方法呢?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教授他们关于方法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在实际研究活动中应用方法,那么这些方法还只是书本的、理论的。就像人们学习游泳一样,有关游泳的知识掌握得再多,如果不到水中去练习,那终究还是学不会游泳的。因此,开展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真正掌握研究(创新)方法、正确应用研究(创新)方法的唯一有效途径。 二、大学中科学研究活动的变化 不过,在现代大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活动都会对教学、对人才培养发挥作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做些简略的分析讨论。虽然大学中的研究活动最初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在和教学的结合过程中发展的,但是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在目的、内容、组织、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研究的目的与内容上,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已经不仅仅是洪堡时代的以纯粹学术为目的,即为了促进教学,促进学术人才的培养;学术之外满足社会、经济乃至国家的发展成为大学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种研究目的与内容的显著变化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在这一时期,研究生院的巨大的研究能力被动员参加到一些研究开发项目中,例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研究开发项目——原子弹的研制。研究经费急剧增加,同时用于高等教育的支出也有大幅的增长。大学内设置了从未见过的大规模研究所,这些研究所虽然不完全被大学所包容,但是它们处于大学的管理之下,例如伯克利的劳伦斯辐射研究所、芝加哥的阿尔贡研究所。这样的状况改变了大学教师和行政管理者的视野与观点,开展与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研究被看作是大学可以发挥的正常作用,甚至是主要的作用。[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