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1X(2009)04-0034-06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人们对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Schultz)论证,就美国经济增长而言,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学校教育和大学的科学研究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1]。高等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动力的观点已被多数国家经济发展实践所证实。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受到各个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是,政府的重视却并不仅仅意味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许多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由单纯的政府财政拨款到政府、受教育者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多元化投入体制的改革。这是因为:(1)各个国家政府财政性投入难以满足高等教育不断扩张的需求,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制。(2)高等教育产品具有混合产品的性质,即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性。高等教育混合产品的属性也决定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结构可以多元化。(3)高等教育机构的产品是知识产品和教育服务[2]。不论是知识产品,还是教育服务和教育服务的产品人力资本所带来的私人收益显著小于社会收益,因此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收益正外部性。市场经济应遵循“受益者付费原则”[3],即谁从教育中获得好处和利益,谁就应支付教育经费,获得的好处和利益越多,支付的费用也应越多。据此,约翰士顿(Johnstone)[4]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即从市场角度出发,在明确高等教育成本构成的基础上,明确各方的责任,高等教育成本应该由国家、受教育者个人(家庭)、社会(雇主和纳税人)和高等院校来共同分担。因此,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体制既是一种现实选择,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从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也逐步开始了高等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初步建立起政府、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等多元化投入体制结构框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资金渠道。然而在资金渠道拓宽的过程中,各种资金来源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政府财政投入快速下降,受教育者个人负担迅速上升,而其他资金渠道发展缓慢。当前这种投入结构是否合理?更进一步,在当前高等教育需要继续扩张的情况下,哪种资金渠道还有发展的潜能?这是我国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受教育者学费和杂费投入以及社会团体等其他渠道经费投入等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不同投入主体对经济增长的相应贡献,提出改善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的政策性建议。 二、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现状 从1997年实行统一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以后,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格局。
图1 1996-2006年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投入来源构成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8。 从我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构成看(见图1),政府财政拨款仍是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增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6年国家财政拨款占高校经费来源的78.56%,到2006年已经下降为42.6%,年均下降3.6%。受教育者个人学费和杂费成为继政府财政拨款之后的第二大投入来源,其所占比例快速上升。1998年学杂费占比为15.06%,其后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到2003年升至30%左右,5年内增长1倍。2003年后学费和杂费的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其他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较低,但也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1996年为4.92%,2006年提高到19.47%,成为政府拨款和学杂费之后的第三大资金来源。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相对较少,2006年两者之和也只有8.3%。2000年后随着民办高校的兴起,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不断增加,成为高校投入的重要来源,但其比例还不是很高。以上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多元化改革只是进行了从无到有的结构性突破[2],多元化投入体制改革的框架还很不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是资金短缺的重要根源。从我国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占GDP的比重看(见表1),政府主渠道力量很薄弱。我国政府近十年对高等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不到0.6%,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变动趋势看,2002年前逐年增长,在2002年达到最高点的0.65%后开始下降,到2006年下降到0.61%。造成这种情况的最直接原因,一是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太多,无法对教育大规模投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远远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水平;二是义务教育投入的挤出效应,政府投入到教育领域的资金必须首先满足义务教育的需要,在总量增长潜力有限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经费自然会受到冲击。从表2可以看出2004年以后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高等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