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马健生 黄海刚 高等教育强国指的是一个国家要有若干所具有科学的理念、合理的结构与规模、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一流师资与吸引力的世界著名大学;其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促进知识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创新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第二,公平基础上的规模和数量;第三,高质量;第四,高等教育投入保障;第五,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强国的“教育”特征,指的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高等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以及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人力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比重及其收益。高等教育强国的科学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聚科技创新团队,成为能够持续产生重大科研成果的创新平台和基地。高等教育强国的经济特征包括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生产,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高等教育能够为个人提供相应的经济回报。此外,高等教育强国还应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摘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京),2009.7.35~39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史宏协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及个人)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以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政府在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效率为主的原则。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方式是“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综合定额”是一种以学生数为单一参数的拨款方式,过于粗糙,未能全面反映高校的成本,也没有考虑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整体办学效率的好坏。由此,各高校决策者就可能产生“谁的学校规模大、人数多,谁就可以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的错误理解。(2)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没有充分地发挥宏观调控能力,不注重资源的动态效用。教育行政部门对资源的配备,不是在宏观上进行有效地调控,而是根据各微观主体对资源的需求来进行,使得资源共享难以实现。(3)“扩招”政策下的“新校区”、“大学城”存在新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情况。解决对策:一是教育资源配置应坚持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二是对高校的公共设施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三是资源配置方法要科学。 摘自《经济体制改革》(成都),2009.4.174~176 大学公众形象建设中的媒体应对 周襄楠 大学公众形象是大学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公众对于大学的评价的综合。大学的公众形象是大学的软性资产,拥有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可以对大学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的大学的公众形象可能与大学本身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大学公众形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体对大学的评价。作者根据统计分析,发现虽然从报道的总数上来看,媒体所展示的大学公众形象是比较均衡的,但是就容易引起公众关注的媒体热点报道来看,负面新闻占优势,所以综合起来,媒体展示的大学公众形象仍然是需要改善的。鉴于目前媒体对于大学公众形象的负面评价,大学有必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媒体应对:(1)改变大学向媒体传递信息的侧重点。(2)跟踪媒体关注的热点提供相关的新闻,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的采纳率,还能够提高关注度,从而大大推进传播的效率。(3)改善和媒体的关系,让大学的新闻宣传部门成为媒体可靠的新闻来源。(4)主动地向媒体进行新闻发布,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变大学在与媒体关系上的被动局面。(5)建设权威的新闻发布平台。(6)建立突发事件媒体快速应对机制等。 摘自《理论月刊》(武汉),2009.6.95~98 国际跨境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张进清 跨境高等教育是近年来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跨境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1)教育主权问题。开放教育市场势必影响国家的教育主权。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跨境高等教育的涌入会使其丧失对进口高等教育的控制能力,从而冲击到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自治权和发展权。(2)文化安全问题。(3)教育公益性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营利性办学机构进入市场,以营利为目的的跨境高等教育可能会对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受教育者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4)质量保证和鉴定问题。在质量保证和鉴定方面,许多国家的全国性质量保障、认证和资格认可框架并不适用于跨境高等教育和私立、营利性教育机构的质量监管。(5)文凭认可与转换问题。(6)教育公平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跨境高等教育将呈现规模进一步扩大、传统教育机构与专门化培训机构相融合、提供主体的多元化、营利性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关注质量保障、重视远程教育等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