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09)05-0051-04 “过度教育”(Over education)是指人们的实际教育水平超过了从事工作需要的教育水平。美国教育经济学家亨利·莱文1985年提出了判断过度教育的三个具体标准:一是相对于历史上较高受教育水平者,现有受同样教育水平者的经济地位下降;二是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的期望;三是职业从事者拥有比其岗位要求较高的教育技能。①简言之,过度教育可以理解为人才的高消费、文凭贬值和知识失业。 高等教育过度的现象在我国已经客观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日益明显。受教育人口的失业率比较高,甚至超过未接受教育和受教育层次较低者的失业率。二是高才低用,就业层次降低。教育层次较高者从事原先通常由层次较低者承担的工作。三是与早期受过同等水平教育的劳动者相比,目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就业的期望薪酬和实际薪资收入水平明显下滑,出现了低薪求职甚至无薪求职的情况。教育经济学家把这些现象归之于个人或社会拥有的教育存量超过了社会中现有职业岗位的需要,即教育的供给超过了需求。② 一、过度教育的经济学分析 当把过度教育作为教育经济学领域中的一种现象时,经济学就是分析过度教育的理论工具。 (一)人力资本理论:从市场的角度分析 人力资本理论作为教育经济学的基石始终发挥着作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理想市场是均衡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种种原因导致供给和需求变化。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在工资率的作用下,劳动力的供需会自动达到均衡。教育过度只是不完全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暂时现象,教育的投资收益会影响个体对教育的投资。当存在教育过度时,劳动力的工资将下降并导致教育投资回报下降,这将抑制教育投资,促使劳动力供给中的接受教育状况与社会需要自动达到均衡。③随着劳动力在教育选择上的自我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将最终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但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并不满足完全竞争的假设,如体制障碍、交易费用以及信息的不完全都会导致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不一定能找到与其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工作。④人力资本理论还认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的就业能力、适应能力和灵活性也将提高,从而可以减少失业人数、降低失业率。然而事实却与之相反,在教育大发展的印度,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就业状况日渐恶化,硕士、博士学位的获得者也在四处寻找就业机会。⑤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们投资教育能获得回报。因为教育投资提高了配置能力和生产能力,因此用人单位愿意为受过更多教育的人支付更高的工资。但前提是受教育者毕业后能找到工作,人力资本理论显然有其缺陷,实际的过度教育问题不可能如该理论分析的那么简单。首先,由于人力资本投资需要一定的周期,人力资本有一个生产过程,市场调节有一定的滞后性。价格或者工资率因素并不能迅速调整人们对于教育的投资,市场因素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影响往往要延迟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其次,对教育投资收益的高预期会促使人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追求较高的学历,以期在就业市场上取得优势,得到更高的工资。但扩招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等教育的投资成本,根据公式:教育投资收益率=成本×收益率,要达到预期的高收益也有困难。最后,盲目扩招带来了劳动力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失衡,高学历受教育者的供给大于需求,未就业的和打算换工作的往届毕业生也对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形成就业压力,使应届毕业生降低预期收益。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过度教育的问题。 (二)斯彭斯的筛选假设理论: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彭斯在他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假定:个体接受教育的成本与能力成反比,一个人的能力越高,接受教育的成本越低,其最优教育程度就越高。⑥ 筛选理论认为,在大多数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基本信息了解不全面,很难对其技能和能力做出直接判断。而用人单位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培训应聘者,以使其胜任某项工作。用人单位为减少这种投资风险会根据求职者的信号和标识进行筛选。而教育作为一个人基本信息的外在体现,在各种信号中最为重要,可以发挥筛选器的作用,帮助用人单位在能力各异和为少量就业机会而竞争的求职者之间进行选择,并据此预测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和付给其相应的工资。由于教育水平是影响求职者未来劳动生产率或可塑性的智力、能力及技能等的有效信号,可以作为筛选器来帮助用人单位识别更具潜力或才能的人。求职者为了更容易获得较好的职业岗位,会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 筛选假设理论还指出:人们重视教育,但受教育的目的不过是获取学历文凭,盲目追逐学历势必导致“文凭膨胀”。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很低的情况下,大学文凭具有很强的信号作用。但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和高校合并成“大而全”,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有所退化,文凭传递的精英人才信号正在不断减弱。同时有一些不注重教育质量和品牌塑造的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和证书越来越名不符实。文凭如“货币”,滥发必然导致贬值。经过用人单位的反馈,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信号失灵的现象。要想在日渐拥挤的人才市场上显得突出,就要进一步提升教育层次。因此,在工作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有相对上升的趋势,即出现了过度教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