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模式大大加强了大学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使一流大学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新世纪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伟大工程。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中国大学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需要达到哪些基本要求?国际上有哪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十五”重点课题“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有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与政策建议,或许有所借鉴。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基准 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性贡献实际是大学在学术上的标志性成果及其社会影响,以下6个指标是界定世界一流大学的最低学术标准。 (一)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包括学校年度研究总经费、学校所获联邦科研经费、筹资获得的经费等多方面。如1999年,美国前10名的大学各校年度科研总经费在4.1亿美元以上;获取联邦研究经费最多的前5名大学各校年度经费在3亿美元以上。 (二)SCI(含SSCI)论文数量 SCI(SSCI)收录的论文代表国际学术的基本标准,它的论文数量可作为学术标志之一。在1998年时,论文数量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论文数量8000多篇;亚洲的汉城大学1611篇,排100位。 (三)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的论文数量 这两本杂志的论文代表国际学术的最高成果,也代表世界学术发展的未来方向,反映了大学学术成就的高低。如1999年哈佛大学发表了65篇,位居第一。 (四)教师中的院士人数 国家院士代表一个国家学术的最高成就。世界一流大学的院士人数视所在大学院士人数占该国院士人数的多少而定。例如2000年,美国大学有院士3329名;其中哈佛247名,所占比例最高,为7.4%。 (五)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是国际学术的最高成就和荣誉,是一所大学学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从1901年到2001年,全世界有127所大学拥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其中获奖人数最多的哈佛大学为30人,其次是剑桥大学25人,第三名的斯坦佛大学16人。 (六)学术声誉 学术声誉是科研水平和实力在社会上,尤其是学术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它是一个主观指标,却是一流大学学术指标中最主要的标准,它随国家实力的提高而增进。 二、我国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要求 (一)科研经费不低于10亿人民币 根据中国实际,我国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各校年度科研总经费不应该低于10亿人民币,其中从国家获得的科研经费不少于8亿。 (二)年度SCI(含SSCI)论文数量应达到1500篇 近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年度SCI(含SSCI)论文数量超过1000篇。论文发表量应达到1500篇才可能追求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年度Nature和Science发表的论文数量应达到4篇 与国外一流大学发表的论文数量相比,我国大学在这两本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数量非常少。如果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所在大学以第一作者名义在这两本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应达到年均4篇的最低标准。 (四)学校的院士人数应占院士总人数的7% 美国的院士主要在高校,但我国院士很多分布在科研系统中。我国大学在拥有的院士指标方面,不应以占全国高校院士之和的比例,而应采用占全国院士的总数比例,其比率应当达到7%。目前,全国两院院士总数为1317名,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大学中院士的数量应当不低于80名。 (五)重视但不可以追求诺贝尔奖的获得 根据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对待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的基本标准与可行策略是:可以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突破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但不刻意追求。 (六)通过建立比较优势确定学术声誉 尽管大学学术声誉主要随国家实力的提高而增进,但这并不意味着类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国家重点投资大学可以坐等国家实力的提高,而回避自己的责任。我国一流大学应结合国家发展策略,建立比较优势,赢得绝对优势,赢得学术地位与声誉。 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与政策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过程来看,国家的宏观政策尤其是资源配置政策为大学的形成汇聚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但一流大学的建成必须依赖于学校作为一个积极行动者的制度创新。 (一)国家倾斜政策与欧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西方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家注重干预,通过国家政策不断调控大学的发展方向;二是注重在庞大的高校生态群中发展一流大学,高等学校基数越大,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能性就越强。 1.政府干预的方式 (1)过程性干预。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全面干预,大到学校的方针政策、管理体制、人事招聘,小至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编排等。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又可以分为集权型强制干预和分权型辅助干预两种方式。集权型强制干预,即国家及政府以强制方式干预大学建设,必要时甚至不惜损害大学的学术自由,诉诸国家暴力,使大学服从国家意志。这种方式有时也能建成一流大学,如当年的意大利、法国、日本以及法西斯德国都有成功的例子。但这种方式会对大学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随民主化和分权化的发展,这种干预方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