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505(2009)01-0089-04 一、隐默知识概念:发现、挖掘与转化 研究隐默知识的国外学者以波拉尼(Michael Polanyi,1966)和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1995)最为代表。波拉尼(Michael Polanyi,1966)最早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正式、系统化的语言传播的知识。它存储在各种类型的载体上,编码在手册、程序和规则中”。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未能用文字记述的难以交流的知识,它往往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或技能技巧中,其中包含了“人的价值观、信仰、预见性、经验、技能、能力等方面”。[1]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1995)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它深深地植根于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所处环境的约束,如某种工艺或专长、某种专门的技术或产品市场、工作小组或团队的业务活动。而且,还提出了包括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化在内的知识转化模型。[2]国内也有较多学者对隐默知识进行了研究,如游麟麟提出了企业隐性知识创造的三个对策:创造一个宽松的交流环境和交流机制;建立知识创造激励机制;建立研发机制,加大研发奖金投入。[3]宁艳阳、常立农提出了隐性知识的传播机制:建立信任的机理机制;选择匹配的传播媒介;培养隐性知识;建立组合激励机制。[4]宋元、陈劲对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编码化、面对面交流、人员轮换、跨职能团队和电子网络的共享方法。[5]综合国内外对隐默知识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隐默知识的隐性化、难模仿、难复制、难学习的特点。我们认为,隐默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关键在于三个环节:发现、挖掘和转化。 一是隐默知识的发现。隐默知识本身就是隐藏在背后的难以察觉的知识,虽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周围,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的,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理解力。如同学习游泳一样,隐默知识存在于游泳者吸气呼气与四肢的配合之中,需要游泳者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和体悟。诸多成功人士的实践证明,发现隐默知识也许就在那宝贵的一刹那,但我们却要为这一刹那付出长时间的努力,隐默知识的发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二是隐默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当我们发现了隐默知识的所在,但并不就一定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隐默知识并能加以灵活的应用。而且,由于隐默知识的非标准性和难复制性,在我们正在庆幸刚刚发现隐默知识时,这些知识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发生了变异,让人难以把握。事实上,此时发现的隐默知识,还只是不成熟和不稳定的隐默知识,要获得成熟稳定的隐默知识,需要我们通过深度观察、实验和体验等方法进一步挖掘。唯有这样,隐默知识才能真正地为我们所拥有,并成为我们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三是隐默知识的显性化。隐默知识的发现和挖掘是个体获得隐默知识的必经阶段,但仅限于个体层面。要想让隐默知识从个体层面走向群体层面和普遍意义,就必须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些知识。当然,要使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难度可见一斑,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演练。 二、高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隐默知识挖掘机理与教育改革举措 当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教学改革,着力探讨如何培养创业型人才,但是对创业型人才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和深刻,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思考还不够成熟,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差,因此效果一般。我们认为,创业型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就业型人才,需要具备强烈的创业动机、宽广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将创业意愿变为创业行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还认为,衡量创业型人才的标准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建立在隐默知识挖掘和转化基础上的“创业”行动能力,也就是把理念转变为行动的能力,是一种体验和实践能力,而体验和实践往往是不可替代和超越的,因此这种行动能力的培养不是仅有知识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需要在不断完善高等学校良好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从“知识到能力,能力到素质”的转变(见图1)。具体来说,通过隐默知识的挖掘与转化,培养与提升创业者的创新能力,然后经过修炼与实践,改进与完善自我的综合素养。
图1 隐默知识、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三者关系示意图 高等学校要实现上述循环,需要在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情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是构建基于隐默知识创造的课程体系。创业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学术型人才不同,强调的是全面性、创造性和应用性。高等院校应对创业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加强学生隐默知识的学习、挖掘和转化,从而优化现有知识结构和拓宽学生的未来知识结构。比如可通过减少一些课程,增加一些课程,建立模块化、弹性化的组合教学,为创业型学生提供全面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二是全面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创业型人才培养关键在实践。实践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活动。实验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在创业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创业教育要求我们设计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升华为能力和智慧,逐渐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条件成熟的高校已开始引入孵化器培育机制,给在校大学生提供现实创业体验平台,积累创业经验,从而减少大学生走入社会后创业的弯路和失误。二类是广义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把参加社会实践、聆听学术讲座、参观民营企业、创业平台实训、毕业实习等纳入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