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09)01-0085-08 近年来,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业教育不仅在理念上得到了认同,在实践上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创业教育既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又是对社会现实需求的积极响应。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体制相对滞后的矛盾、人口巨大基数与环境生态的瓶颈、可持续发展要求与知识能力素质的不足等原因,对于培养新时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创业教育从注重形式引向注重实效,成为中国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创业教育是来源于国际的新思想,因而有必要加强对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为我们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及背景出发,通过对中美印三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正确理解并合理吸收其创业教育的经验,为我国服务。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背景 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大学和社会的合作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多渠道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观念进一步转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这使得创业教育研究成为当前热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目光。 创业就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为了获利或成长而创建创新型组织(或者组织网络)的过程。在第三本“教育护照”概念基础上产生的“创业教育”就是对如何创业而开展的教育,重点是强调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创业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教育接近于创新教育,指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教育;狭义的创业教育则与职业发展和自主创业联系在一起,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阐明了在高等教育阶段推行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深化和拓展就业教育范围,使大学生具有从业和创业双重能力,促进充分就业。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角度对创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创业教育之所以成为引人关注的话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就业主渠道。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以高科技为主导、运行机制灵活、不断创新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不仅支撑了各国经济的增长,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在美国,雇员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雇佣了53%的私人劳动力,占有47%的市场销售份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1]。在OECD国家,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创造了60%-70%的总就业和55%以上的GDP。在中国,到2006年底,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达430多万户,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交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吸纳了75%农村转移劳动力[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指出:“中小企业创造了本地区大多数的就业,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脊梁骨。”[3]中小企业在引发经济领域变革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自主创业成为许多人就业的首选,创业教育随之发展起来。 第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就业不充分的矛盾直接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开展。随着民主化和教育公平理论深入人心,获得更高层次教育机会是人们的普遍心声,许多国家都经历或正在经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正如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一样,不光是人口素质很高的英国、日本,就是在人口素质总体水平还较低的中国、印度,同样出现了大学生失业问题。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已引起高度重视,其中创业教育被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提出,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 第三,商业社会的成功人物成为学生的人生偶像,追求自我实现和个性的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就业模式,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思潮为创业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马云缔造了阿里巴巴,他们创造了神话,也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上世纪90年代末,学生创业热潮登陆中国。根据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对1500多位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有创业打算[4]。在西部地区的调查数据也反映了这个趋势。 为此,许多国家首先是把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就业政策来认识和执行,目的是把毕业生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寻找工作转为创造就业机会。许多国家认为再就业培训并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增加就业总量,再就业培训才具有实际价值。于是,创业教育成为再就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延伸到了大学。其次是把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改革方向。1999年6月欧洲大会主题“企业家独立性——欧洲教育的一个目标”直指创业教育,提出教育需要企业家思维,必须在中小学时期就鼓励企业家式的思维;学生和教师必须更好地了解企业家的独立性,应有更多的机会创办企业;学生最好通过创业的实例来进行实习。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三种能力,特别要培养自主就业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增强自我就业能力。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二、中、美、印三国大学创业教育基本情况 (一)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情况 20世纪70年代,认为大型企业才是经济支柱和就业机会提供者的观点受到质疑,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而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民族性格使创业教育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纷纷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据统计,1977年美国仅有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与创业有关的课程,而1999年达到1100所左右,到2005年初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