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社会治理,即国家和政府机构之外的社会主体参与公共管理。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社会中心、越来越市场化的当代社会,高等教育的社会治理越来越有必要。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治理还处在萌芽阶段,分析其发生和发展状况,有益于其不断拓展和完善。 一、办学主体多元化和社会治理组织发育 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源于社会经济体的多元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体迅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多元和民办学校的设立。从教育投入的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普通高等学校经费中政府财政拨款比例逐年下降,非财政性经费比例上升较快。到2001年,非财政性经费已经接近总经费的一半。 从民办学校设立的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办学校少量出现,90年代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定规模,到本世纪初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已经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近1/10。 主体的多元必然带来利益和价值诉求的多样,并孕育出各种组织以实现诉求。在国外,有“非政府组织”(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在我国,现在则有“民间组织”。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分类中,1988年开始出现“社会团体”,①1996年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到2000年,另立“民间组织”项,把“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归于其下,民政部社会团体管理司也易名为民间组织管理局。2002年“民间组织”的统计又把“基金会”从“社会团体”中剥离,②作为一个单项进行统计。统计项目设立、分化的过程,既显示了我国民间组织发育和合法化的历程,也显示了政府、社会对它们认识上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民间组织已经由1988年的4000多个发展到2007年的39万个。2007年全国共有社会团体21.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4万个,基金会1340个。在我国,能发挥社会治理作用的主要是社会团体。为行文方便,我们把它们称为社会治理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组织在我国大量涌现。在17.4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类有84077个,占48.2%;21.2万个社会团体中,教育类有14794个,占6.99%。比较而言,教育领域中社会治理组织的发达程度不高。 由于统计数据没有更细的分类,我们还不能判别高等教育社会治理组织的数量。不过,借助《2005上海民间组织年鉴》的资料可以略见一斑。数据表明,2005年年末上海市实有民间组织7029个,教育类占35.28%;其中社会团体共2846个,教育类社会团体154个(占社会团体总数的5.41%)。高等教育社会团体59个,占教育类社会团体总数的38.31%。相比其他领域而言,高等教育社会治理组织发育的程度较低。 二、社会治理组织的参与形式与参与程度 笔者曾根据权力的来源,把高等教育社会治理组织形态归纳为授权性组织、自愿性组织、自治性组织、国际组织四类。[1]以此观察我国的高等教育社会治理组织。目前我国授权性组织数量最多。比如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江苏教育评估院、上海教育评估院等,属于政府直属的行政性事业单位。也有如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贵州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等挂靠大学、受政府委托开展活动的事业机构,相比较而言更具有民间性。自愿性组织也可以叫基金会,除大学自身为筹款办的教育基金会外,真正为公共高等教育事业发挥作用的基金会不是很多,人们熟知的有邵逸夫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田家炳基金会、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宝钢教育基金会等,大都是香港或华侨捐资的。自治性组织则更少,如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高等教育协会。国际组织,如美国的福特基金会、富布莱特基金会,它们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事务都有介入。 笔者还曾根据功能特点,将高等教育社会治理的组织作用归纳为十种:规范办学、吸纳资源、权益维护、学术协同、同业协调、舆论导引、联结产业、利益平衡、管理专业化、信息服务等。[2]以此来看我国的情况,发挥学术协同功能的组织最多(需要注意的是,前文按照官方统计分类,没有归入教育类)。如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以及下属的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据《中国科协2007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3]截止2007年底,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实有机构共计7056个。具有规范办学、权益维护、管理专业化、同业协调等功能的社会治理组织很少甚至没有。具有其他几项功能的组织不多,功能的实现也不充分。 以上的概括主要是根据经验性判断。而要做量化分析,能够得到的数据信息尚不足以支撑。本文再借助《2005上海民间组织年鉴》的统计资料略作分析。按照社会团体分类的四分法,上海市教育类社会团体分为:学术性社团(如上海市管理教育学会、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行业性社团(如上海市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专业性社团(如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上海产学合作教育协会);联合性社团(如上海行知教育促进会、上海市黄埔军校校友会等)。 有关高等教育的社会团体集中在学术性、专业性和联合性三类,其中联合性社团数量最多,共40个,仅校友会就有39个。但校友会的主要职能是处理校友联谊事宜,开展科技、文化、经济交流联谊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很弱。与高等教育有关的另一大类是成人教育社团,市、区县两级共13个。成人教育社团主要的职责是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社会功能不在治理。余下的七家高等教育社团分别是四家专业性社团: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大学生书法教育学会、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协会。除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有若干召开年会的信息,其他几个社团少有活动信息记录。还有三家学术性社团分别是: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上海市远距离高等教育学会。与其他的社团相比,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和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组织较为健全,功能发挥较好,尤其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