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伴随而来的则是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继续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本文的研究试图对这一矛盾求解,寻找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真正原因,阐释扩招对个人教育选择的影响,从而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一、相关研究述评及本文的研究角度 人力资本①理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传授工人知识和技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工人的收入水平。Mincer利用美国1960年的普查数据发现,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年净收入提高11.5%。[1]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生产力却在显著下降。美国学者将其归因于过度教育,即工人的受教育水平超过了其所从事工作的要求,并基于经验研究提出,过度教育降低了工人工作的满意度,进而降低了生产力水平。[2]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对的是筛选模型。筛选模型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是求职者向招聘者发出的信号(signal),招聘者据此对求职者进行甄别,因为教育水平高的求职者具有较高能力的概率更大,因而更易被雇佣并获得较高收入。[3]可见,在不存在过度教育的情况下,虽然这两种理论对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正相关关系作出的解释不同,但却可以得出相同的推论,即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就应该争取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 多数西方学者将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模型视为两种对立的假说,并希望通过经验研究对其中某一假说进行证实或证伪。[4]而Weiss认为,最好能够将筛选模型作为人力资本理论的扩展,因为尽管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在提高生产力和决定收入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在企业进行招聘决策时,个人的生产力差异和能力差异只能通过教育的信号来体现。[5]Stiglitz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筛选功能则是教育的副产品,只有在其主要功能发挥良好的情况下,教育的筛选功能才具有精确性。[6] 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模型虽然解释了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是如何有助于劳动者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入,但是却没有解释为何随着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却在下降、失业率在上升,教育成本也在上升,同时,为何却还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继续选择接受高等教育。这个问题正是我国在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尽管Tsang等人认为,是教育过度造成工人工作满意度下降从而导致生产力下降。[7]其实,教育过度是现象,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接受了过度教育的工人要做好本职工作仍然需要接受较多的在职培训,而且专业不对口率越高,过度教育发生率也越高,从而提出,教育质量低和专业不对口可能是过度教育现象形成的原因。[8]至于为何还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继续选择接受高等教育问题,有学者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非理性教育选择的结果。[9]本文尝试从微观个体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在短期基于筛选模型和长期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从两个时间维度对教育选择问题进行分析。 二、高校扩招的影响与个人教育选择 (一)高校扩招影响教育质量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高校扩招的一个副产品就是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的“异质性”概念可以用于解释扩招是如何影响教育质量的。Perri认为,人力资本是异质的和专业化的。具有不同特质的个人接受相同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显然是不相同的。[10]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针对具有不同特质的个人进行不同的专业化教育。因此,在经济学视野下,中国高校扩招对教育质量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影响可以作如下解释。 人力资本的“异质性”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化教育。中国高校结构上的不合理性造成了受教育人群的个性特质与其所接受的教育不相匹配。扩招并不一定会导致这种不匹配,但是却会进一步放大这种不匹配的程度,进而导致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化程度有所降低。 我国目前的教育类型分为学术型教育、职业型教育和综合型教育三类。本科院校向来具有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教育的传统。专科院校尤其是在高校扩招背景下出现的大批民办职业学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聘用本科院校的退休教师,他们更擅长或更习惯于学术教育。同时,由于缺乏财政支持,这些专科院校的办学经费完全自己解决。资金不足导致其进行职业教育的物质条件缺乏,进而不得不转向成本较低的学术教育。然而,劳动力市场对学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小,考虑到就业问题,校方又不得不进行职业教育,从而这些专科院校也就自然地形成了偏学术的综合型教育。结果在扩招之后,不同高等教育功能的不合理定位使得更多能力低下的个人也接受了具有极强学术意味的综合型教育。这种受教育群体的个人能力和特质与其所受教育内容的错位,是影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关键因素。教育质量受到负面影响意味着平均劳动生产力和平均工资率也会有所下降。 (二)个人教育选择分析 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上升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平均工资水平却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为何还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继续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呢?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模型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力资本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生命周期模型,是一个长期模型,而筛选模型只是一个短期模型,只在个人求职和企业招聘时发挥作用。本文将基于这两个模型,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分析个人的教育选择行为。 1966年,中国高考制度被取消,直到1977年才重新恢复,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本文将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该模型基于Stiglitz[11])来解释三个阶段个人的教育选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