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国务院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起草工作。温家宝总理要求要跳出教育自身制定一个对国家全局发展有战略意义的教育规划纲要。2008年9月底,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负责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温总理又作出重要指示:要确立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的战略地位。可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能量积累,中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的重要关键时刻,需要从国际、国内两个战略维度审时度势作出前瞻性的战略决策。从增强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与和平发展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民素质等国家利益上考虑,高等教育强国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成为国家中长时期教育发展的新使命。 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第一次跃升,需要从追赶型战略发展模式转入追踪与自主发展并重的新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一)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197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98所,在校普通本专科生86.5万人,在校研究生1.0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2%,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仅有8.9人,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007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同比增加了1,310所,此外还有318所独立学院和906所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举办高等教育。在校普通本专科生1,884.9万人,在校研究生119.5万人,此外,还有34.6万人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到192.4人。2007年与1978年相比,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增加了1,798.4万人和118.41万人。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增加了183.5人。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总在学人数达到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 (二)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1978-2007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21.2万人,其中32万人学成回国。到2007年,我国已与8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签署了近190个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互相承认学历学位协议。30年来,我国累计接受来华国际学生87万人次,向16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2007年,来华国际学生达到19.4万人次,其中学历学生为6.7万人。我国在海外建立了210所孔子学院。 (三)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实施了高等教育“211工程”和“985工程”,迄今为止,共有“211工程”大学107所,“985工程”大学39所。“211工程”实施10年后,“211工程”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倍多。早期设置研究生院的28所“211工程”大学与美国最好的61所大学(美国高校联盟,AUU)相比,1995-2005年,SCI论文发表数平均值由1∶15.1缩小到1∶3.6,被引用次数平均值由1∶51.7缩小到1∶6.2。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1995-2005年年底对全球科研机构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总次数的统计,我国有26所高校的75个学科已经进入ESI数据库有关学科领域的前1%。 (四)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1978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2007年底,全国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高职高专在校生860.6万人。全国基本上每一个地级市至少都设置了一所主要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已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坚定不移的发展方针。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为国家培养出1,000多万名高技能型人才。 (五)高等教育保障条件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1978年普通高校有专任教师20.6万人,2007年底达到116.8万人,增加96.2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校园占地面积210.7万亩,教学行政用房达到2.75亿平方米,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图书总量达到近15亿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07亿元,固定资产总值达到6,952亿元。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研究生在校生数位居世界第二,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有了质的变化,高等教育对国家社会经济的贡献力明显加强,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一次跃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出了亦步亦趋的模仿和跟随阶段,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从完全追赶型战略发展模式转入追踪与自主发展并重的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