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免费师范生入学状况调查 张男星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已经启动,为了对这一政策的实施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作者就免费师范生入学状况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调查围绕免费师范生填报师范专业的动机及其相关背景情况、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政策的理解与满意度、对学校为他们采取的教学环境的看法以及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和自己从教能力的认识等内容进行。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那些愿意从教以及觉得自己有能力从教并能成为好教师的学生引进了师范教育领域。但是,有三分之一多的学生对学校为免费师范生采取的教学措施不满意,这说明,如何将这些潜在的优秀人才培养成为真正的优秀教师,各个学校加大教育过程中的培养环节非常重要。(2)调查显示,教师工作本身和外界环境对免费师范生能否真正做到终身从教的作用相当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是否一定从教持观望心态,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从教师队伍流失的潜在危机。(3)从调查结果看,免费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10年的服务期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的规定最为不满意。可见,如何让免费师范生终身从教的国家意愿,与免费师范生重视自身发展的个人意愿相结合,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完满、持续实施的重要问题。(4)西部院校的学生比东部院校的学生更加肯定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积极作用。家庭经济条件“很差”或“较差”的学生将更加倾向于选择教师职业,省属一般师范学院学生比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学生更愿意从事教师职业。(5)调查显示,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家庭收入低的学生高于家庭收入高的学生,这表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教育公平的作用。 摘自《大学·研究与评价》(京),2008.11.32~41 大学生职业适应的归因性研究 张宏如 职业适应是指个人与某一特定的职业环境进行互动、调整以达到和谐的过程。职业价值观对职业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职业价值观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对职业适应性产生显著增益作用。在职业价值 观的各个子维度中,与职业适应性相关最密切的是成就声望、能力发挥和职业兴趣,尤其是能力发挥和职业兴趣,与职业适应性中的三项都存在极其显著性相关,职业适应中的工作动机与职业价值观中的成长前景、成就声望、薪酬福利、能力发挥、职业兴趣都存在极其显著性相关,心理适应与能力发挥、职业兴趣也存在极其显著性相关。综合来看,成就声望、能力发挥和职业兴趣现已成为影响职业适应性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作者通过对职业价值观变量与职业适应性的路径分析发现:增加职业价值观的澄清教育和良性引导力度,可以导致职业适应性的提高,所以,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根源着手,有助于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 研究结果充分反映出职业价值观对职业适应性的增益作用。其中职业兴趣、成就声望、能力发挥直接影响着学习适应,尤其是职业兴趣对职业适应性的影响最大,所以加强专业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对提高其职业适应性具有现实意义;而总体职业价值观、个人目标、行为方式间接影响着职业适应性。 摘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京),2008.6.1~5 关于预防和处置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思考 宫志峰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这一概念,是在高校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实践中,以及为此而进行的相关研究中,提出的一个较新的概念。高校是知识群体高度聚集的场所,高校的安全稳定备受社会关注。在公共突发事件面前,高校容易受到影响,也容易对社会产生影响。 公共突发事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具体的应对措施千差万别,从高校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实践看,以下几项对策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首先,加强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与责任教育,增强高校师生的危机意识与大局意识。其次,倾听高校师生的呼声,提高高校的办学能力,主动化解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第三,加强与政府沟通联系,搞好综合治理工作,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第四,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果断处置,将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五,妥善披露信息,把握舆论导向,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最后,提前做好保障工作,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摘自《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济南),2008.6.3~11 美、加、日三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启示与借鉴 刘萌 马慧琼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角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进行评价的活动。美、加、日高校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师工作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价值评定,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通过对这三个国家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与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其成功经验,作者提出了四条改进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1)树立教师与高校共同发展的考评理念;(2)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3)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流程;(4)推进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