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教育已经跨入了全球化时代,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全球战略来指明发展方向。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讨论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问题。2002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还联合召开了“中美工程教育政策双边研讨会”,专门研讨“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1]。但是,迄今为止,作者尚未检索到明确提出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概念的文献。因此,作者拟采用比较教育和政策分析的方法,观察分析中国工程教育所处的内外环境,比较研究世界两大工程教育体系,提出并分析中国工程教育的全球战略。期待能够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更多注意,以加强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及其相关政策的研究。 一、战略背景 在制造业国际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全球化时代。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贸易依存度从2002年的42.7%上升到2006年的67.0%。与此同时,中国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2003~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这其中制造业的贡献最大,“世界工厂”之誉在自主创新和高技术含量方面虽然仍有訾议,但就其规模贡献而言,则是举世公认的。 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教育正面临本国制造业全球化和国际工程教育全球化的双重挑战。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产业,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3]。正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经济才得以步入全球化时代;而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制造业的国际化程度也就越高。这方面的发展必然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全球化。实际上,伴随着各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工程师的跨国流动越来越多,工程教育也因此而呈现全球化趋势。《华盛顿协议》的发展和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就是很好的证明。 (一)外部分析。 当前,国际工程教育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个是以《华盛顿协议》为代表的工程教育互认体系,一个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互认体系。在2007年国际工程大会上,与会代表讨论了《华盛顿协议》与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互认体系的关系,认为应该形成统一的互认体系。“但《华盛顿协议》与欧洲大陆体系存在着一些根本教育体制的不同,代表欧洲大陆体系的德国ASIIN在此次会议中转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的申请再次没能通过。欧洲大陆体系与华盛顿协议体系仍然存在分歧,某些程度上还存在有关谁更权威的竞争”[4]。 1.《华盛顿协议》签约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教育体系。 美国主导着《华盛顿协议》,是签约国家和地区工程教育体系中最典型的代表,故此仅分析引导美国工程教育发展方向的学位设置、培养标准和工程师注册条件问题。 美国的工程教育是学士、硕士和博士三段式学位体系。本科是四年制,工程类学士学位有工学士(Bachelor of Engineering,B.E.)、工程学理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B.S.E.)等类型。获得工程执业资格对学位的最低要求通常是学士学位。 研究生阶段的工程类学位有工程学学位和工程师学位之分。工程学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M.E.)和工程学博士(Doctor of Engineering,Eng.D.)并不是工程师学位。对于一个实践型工程师来说,工程学硕士或工程师学位就是最终学位了。工程师学位是针对专业人士的学位,而不是针对学者的学位。许多人认为工程师学位的水平介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之间[5]。在博士层次是否有专门的工程师学位,笔者尚未检索到文献报道。 美国的工程类学位设置是双轨制。美国的学位设置和学科专业混合在一起,十分复杂。在工程学位系列中,专业性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双轨并存,学生攻读学位可以在两者之间改换[6]。总体上看,美国工程教育可分工程学学位和工程师学位两大类型,同时培养工程学者和工程师。美国工程教育的认证由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负责,国内已经有详尽的研究[7]。ABET制定了11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亦可视为培养工程师的标准:①具备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②具备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③具备根据需要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④具备经多种训练形成的综合能力;⑤具备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⑥具备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⑦具备有效表达与交流的能力;⑧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⑨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⑩具备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11)具备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11条可视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标准[8]。 美国工程师的注册工作由美国各州工程师注册局具体负责实施。注册局对成为工程师的必备条件均有明确规定:①获得经ABET认证的工程专业学士学位;②拥有注册局认可的四年以上工程工作经验;③通过由注册委员会专门命题的基础测试和专业考试[9]。